綠化用稻草草簾防風固沙
春風暖陽載希望,城里鄉(xiāng)下勞作忙。3月8日,沐浴著明媚的春光,我來到原陽縣原武鎮(zhèn)采訪,只見草袋收購大戶張大姐家寬闊的場院里十分熱鬧:前來交售草袋的農戶排起了好幾米的隊伍,三名工人正忙著清點數量、捆裝草袋和兌付資金。
張大姐原本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前些年和其他群眾一樣,利用閑暇時間編織草袋補貼家用,由于人年輕、潑辣、能說會道,她的草袋總能到市場上賣個好價錢,周圍鄰居都喜歡請她幫忙出售產品。慢慢地,她就加入了草袋收購和銷售的行列,沒想到效益還不錯,收入與日俱增,不但在家鄉(xiāng)修了三間三層小洋樓,還在城里買了一套商品房,一家人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在原陽縣,像張大姐這樣的草袋收購大戶共有19家,他們每年把數百萬條草袋銷往西北五省,為當地帶來近千萬元的經濟收入。
見到原陽縣王大哥時,他正樂呵呵地數著鈔票。老李介紹說,家里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他只好留在家里看家和照顧孫子,平常除過干點農活外,就是編織草袋,一天隨便能編織40來個。他這次交了150個草袋,三、四天時間就掙了160多元,覺得挺輕松,挺掙錢的。
原陽縣草編產業(yè)發(fā)展到今天這樣的規(guī)模,與當地鎮(zhèn)、村的引導和鼓勵扶持密不可分。原陽縣村民素有草袋編制的傳統(tǒng),先前他們主要用稻草編織草袋盛裝物體、防凍防曬,多余部分拿到市場上變賣補貼家用,所以一直無法形成規(guī)模和氣候。近年來,隨著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草袋、草簾在防風固沙、防寒防凍、抗洪搶險、水泥制品覆蓋等方面發(fā)揮著巨大作用。鎮(zhèn)上瞅準草編的市場前景,因勢利導,大力發(fā)展草袋編織產業(yè),一方面鼓勵群眾多生產草編制品,另一方面成立了濂水草制品編織協(xié)會,統(tǒng)一產品質量、統(tǒng)一銷售價格、統(tǒng)一開拓市場,使草編產品逐漸俏銷甘肅、寧夏、新疆、蘭州、靖邊、西安等地。廣闊的市場蘊藏著無限商機,帶動原陽縣5000多戶群眾加工生產草袋、草簾、草繩等制品,每年生產量達到900多萬條,實現收入980萬元,戶均增收22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