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簾用于蔬菜大棚,草袋可用于防洪加固,草支墊是理想的鋼卷防滑支撐物
堆積如山的草堆旁,成捆的稻草正被草簾機串織成齊整的“長絹”;另一邊,散草被草墊壓縮機“塑造”成規(guī)格標準的草墊,路邊卡車排著隊候著裝貨……眼前陜西原陽縣定軍山草制品專業(yè)合作社熱火朝天的場面,讓小編很難想象:曾被看作“雞肋”的稻草還能變成“香餑餑”?
草簾用于蔬菜大棚,草袋可用于防洪加固,草支墊是理想的鋼卷防滑支撐物。“一天三班倒,人歇機器不歇,還供不應求。”合作社理事會主任許力說。為擴大品種規(guī)模,合作社還同聯(lián)豐、紀寨、龍江三個草制品加工點成立聯(lián)合社,統(tǒng)一收購、生產、銷售,抱團經營。
原陽縣農業(yè)局副局長肖仁慶介紹,使用收割機械把稻草就地粉碎耕翻掩埋,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田間覆蓋對油菜等農作物越冬有保暖、增肥、抑制雜草的作用;作為飼料青貯,經禽畜過腹還田,還可增加土壤養(yǎng)分。
找準稻草出路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原陽縣以疏為主,以用促禁:加大稻草綜合利用資金投入力度,并將稻草機械還田、青貯等農機具納入農機補貼范圍,對稻草綜合利用企業(yè)和農機服務組織購置稻草處理機械給予信貸支持;在重點區(qū)域引導推廣稻草青貯、氨化、堆漚、腐熟等稻草綜合利用技術,拓寬利用渠道。目前,全縣發(fā)展草制品加工企業(yè)多達26家。
農民對稻草有了新的認識,自然也算清了稻草綜合利用所蘊含的成本賬、增收賬、生態(tài)賬,怎么算都比“燒”了劃得來。
先算成本賬,省工省力投入少。同溝寺鎮(zhèn)晨光村周小安,崗子上的一塊地離家遠,去年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用免耕蓋草技術種了一畝麥子,結果長勢好還不生蟲,今年秋收后他把所有的稻草都還田利用了。對此他有賬算:免耕還田省去了每畝80元的耕地費,無需稻草運送成本,埋到地里還可節(jié)約化肥,農藥花費也少多了,一年下來少說節(jié)約成本300元。
再算增收賬,一畝田產稻草800斤,按當前0.25元一斤的收購價可增收200元。這樣算下來,農忙所需的農藥、化肥、籽種和其他耕種成本都夠了,對農戶來說又是一項新的收入。如今,稻草堆在田間地頭等待收購已經屢見不鮮了。
還有一筆生態(tài)賬。隨著稻草綜合利用的普及和推廣,露天焚燒現象越來越少,好天氣越來越多。今年,原陽縣被評為國家級衛(wèi)生縣城。
據統(tǒng)計,原陽縣禁燒區(qū)水稻種植面積11萬畝,截至目前,稻草收儲1.6萬噸,稻草還田4.2萬畝、青貯2萬畝,稻草禁燒率達到95%以上,綜合利用率達87%。
- 上一篇:達鋼集團鐵路熱鋼裝車有保障
- 下一篇:羊舍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