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至今,泰城菜價居高不下,甚至連原本幾毛錢一斤的大白菜都已經(jīng)漲到一塊多一斤,不少市民紛紛感嘆吃不起。小編走訪泰城蔬菜批發(fā)市場了解到,除了本地供應外,泰城市場上的蔬菜來自上海、蘭陵等地。近日,小編專程前往臨沂市蘭陵縣,從源頭探訪蔬菜生產運輸過程,揭秘菜價從田間地頭到居民餐桌經(jīng)歷的那些起起落落。
種菜二十年沒見過這么高菜價
3月28日6時許,蘭陵縣尚巖鎮(zhèn)葛村村民蘇文強正在自家大棚前和媳婦開始采摘地里的蔬菜。48歲的蘇文強從沒結婚就開始種植辣椒,如今大兒子已經(jīng)19歲,閨女也已經(jīng)15歲,“種了二十多年菜了,今年這個價格還真是頭一回見哩。”蘇文強收拾著搭在小拱棚上的草苫子說。
每天早晨收拾搭在小拱棚上保暖的草苫子、扯掉小拱棚上的塑料紙,每天傍晚再重新蓋好,這樣的程序每天蘇文強夫婦都會重復6遍。
“昨天賣了4趟,每趟200斤左右,一共賣了不到4000塊錢。”說這話時,蘇文強滿是皺紋的臉上已經(jīng)樂開了花,因為對自家的菜格外用心,蘇文強家的辣椒結得也比別人家的早,元旦剛過,他家出產的頭茬辣椒已經(jīng)上市,因為當時市場上辣椒少,那幾天他家的辣椒甚至賣到7.5元每斤的收購價。盡管隨著村民們種植的辣椒陸續(xù)上市,價格有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眼下每斤5元左右的收購價格,還是讓蘇文強夫婦高興得合不攏嘴。
15時許,相隔幾十里外的向城鎮(zhèn),剛剛賣黃瓜回來的南張橋村李師傅正在大棚內吃午飯,因為種植黃瓜用的溫室大棚,菜農們大都生活在與大棚一體的小屋內,“往年的這個時候一斤也就七八毛錢,今年確實價格高,現(xiàn)在都賣到第5茬了,一斤還賣一塊二。”
采訪中,村民們告訴小編,他們種植的絕大多數(shù)蔬菜今年都能賣出很理想的價格,就連往年幾分錢,甚至爛在地頭都沒人要的大白菜,眼下的收購價仍高達每斤九毛錢,“種了一輩子白菜了,這個價格想都沒想過。”65歲的南張橋村菜農張老漢說。
一斤菜還沒外運成本先漲近兩毛
因為蘭陵縣大面積種植各種蔬菜,龐大的種植面積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尤其是南方地區(qū)的菜商,每隔幾里便有一處蔬菜批發(fā)市場。
28日8時左右,尚巖鎮(zhèn)會寶蔬菜批發(fā)市場內,蔬菜尚未大量上市,菜商們正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閑聊。而因為要趕在中午十二點前收滿一車辣椒發(fā)車,武漢的菜商張經(jīng)理顯得有些著急,每有一輛滿載蔬菜三輪車進入市場,他都會上前招攬菜農將菜賣給自己。“昨天早上4.9元一斤(辣椒)收的,據(jù)說因為菜少下午收購價漲到了5.2元每斤,即使這樣,聽說有的車還是沒裝滿。”為了盡快收滿這一車二十多噸的辣椒,28日早上,張經(jīng)理便直接將收購價開到了5.2元每斤。
9時許,一輛滿載萊蕪牌照的貨車駛入市場,駕駛員告訴小編,他們從萊蕪往蘭陵配貨運送蒜黃,返程時從蘭陵運輸黃瓜、萵苣運往泰安、濟南,因為是順路配貨運輸,而且里程較短,他們不會像一些趕時間的菜商一樣加價收菜,“從菜農手里收過來裝車,沒出市場門每斤就得加價快兩毛錢。”
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貨車駕駛員向小編透露說,以黃瓜為例,每斤收購價1.2元,包裝袋、包裝箱成本平均到每斤得0.02元,市場上小工包裝的人工費用每斤得0.03元,人工裝車費用折合到每斤也得0.03元,此外每斤菜市場上還要收取0.03元的管理費衛(wèi)生費,加上黃瓜重量的損耗、保溫用的冰瓶,整體折合下來蔬菜從菜農手里轉到客商車上不出市場門,成本便上漲了近兩毛錢。
“我這車能裝一萬斤左右,從這里到泰安差不多300公里,如果整車菜全運往泰安的話,每斤菜運費成本得0.16元多,這還是往返配貨的低成本前提下,如果跑單程運輸成本得更高。”這位貨車駕駛員介紹說。

中間商一斤菜只賺幾分錢
包裝好的蔬菜抵達泰安,大部分都進入到泰城周邊幾個較大的蔬菜批發(fā)市場中。在這里,批發(fā)商再將蔬菜批發(fā)給小商販,分散到泰城多個農貿市場進行銷售。
常年從事蔬菜批發(fā)的客商劉先生告訴小編,在蔬菜生產基地,他們以每斤1.2元到1.3元的價格把黃瓜收購上來,包裝費、市場管理費、人工費、運輸費等費用都是他們支出,核算到每斤蔬菜中將近兩毛錢,從蘭陵到泰安將近300公里的路程,運輸費用在兩毛錢左右,到達泰安后,進入蔬菜批發(fā)市場時每斤蔬菜還要收取兩分錢左右的費用。除此之外,還需要繳納攤位費等費用,這些成本支出,都核算到了每斤菜價中。“剛到泰安,一斤黃瓜的價格就上漲了四毛錢左右,而且蔬菜折損也是很高的,如果都算上,菜剛到泰安每斤就加了5毛錢的成本。”劉先生說,行情好的情況下,每斤蔬菜他們能賺個幾分錢,有時候菜剛收上來菜價就變了,就是賠錢也得趕緊出手,不然損失稻夫大。“別看今年菜價這么高,我們的生意可不好做,收購價本來就高,利潤空間非常小。”劉先生說道。

南方菜大面積減產 供需失衡致菜價上漲
對于今年居高不下的菜價,菜農蘇文強說是因為去年冬天嚴寒天氣南方的蔬菜大面積被凍壞減產,市場上菜量少了,價格自然而然就高了。不僅是南方,去年冬天他們那里也遭遇了強降雪的天氣,蔬菜大棚差點就被壓塌。“冬天那陣雪過后,在大棚頂上堆積了50多公分厚的積雪,附近部分菜農的大棚都被壓塌了,我的大棚也差一點被壓塌。”蘇文強說。
小編在他家的大棚里看到,大棚頂部都加固了鋼管,蘇文強告訴小編,這都是今年一開春剛剛加裝的,這樣大棚就更牢固,抵御能力更強了。“這是我們一家人全部的收入來源,要是棚塌了,今年春天那就是‘顆粒無收’了。今年的辣椒收獲量有所影響但總體還可以。你看去年冬天,南方普遍受災,現(xiàn)在我們的蔬菜都成了‘香餑餑’了,我種辣椒二十多年,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蘇文強說道。
3月28日一大早,小編就從大喇叭里聽到,蔬菜批發(fā)市場不斷地播放廣播,提示菜農及時將采摘的辣椒、萵苣等蔬菜運往市場銷售。有些外地客商直接站到市場大門口,見到菜農就上前談價格,爭取多收上一些菜來。“很多菜還沒到市場就被其他客商搶走了,所以有時候我們都騎著摩托車到地頭上等著,只要價格合適,我們就趕緊收上來。”來自江蘇的客商張經(jīng)理說道。
來自安徽的客商曾先生告訴小編,這個時候的菜價忽高忽低,前幾天他以6塊錢一斤的價格收購了一批辣椒,剛運回去就掉價了,最后賠錢也得趕緊賣掉了。最近一段時間菜量少,不好收購,客商之間也是不斷加價,盡量多收菜。“別的客商一斤多加2分錢,我為了多收菜,可能就會多加3分,其他客商還會多加4分,價格就是這樣一點點抬上去的,等哪天菜量上來了,可能價格立馬就降下來了。‘物以稀為貴’,在蔬菜收購上體現(xiàn)的太明顯了。”曾先生說道。
會寶蔬菜批發(fā)市場的一位負責人趙先生告訴小編,現(xiàn)在每天收購的辣椒在13萬斤左右,往年這個時候,每天的辣椒收購量能達到22萬斤左右。“不光是辣椒,像是萵苣、白菜的收購量也有所減少??傮w來看,現(xiàn)在每天的收購量與往年這時候相比得少了將近一半。”趙先生說,去年冬天南方受災以后,南方蔬菜大量減產,對外需求量大幅上升,蘭陵縣作為山東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又靠近江蘇、安徽等地,今年蔬菜大量外運,隨著需求量的增加,菜價也開始“水漲船高”。“供需關系的變化,使得今年的蔬菜收購價一直在高位運行,也是近幾年來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的情況。”趙先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