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航運業(yè)陷入歇業(yè)狀態(tài),集裝箱船現貨運價創(chuàng)歷史新低
在全球經濟疲軟不堪的當下,遠洋集裝箱也在遭遇史上最嚴重的大蕭條。1月份時,有跟蹤顯示,在北大西洋上往來歐洲和北美之間的水域,沒有任何一艘貨輪行駛,這是歷史上的首次空航,數百艘貨船被錨定在海上或停泊在港內。
2011年以來一直在統計全球集裝箱指數的德魯里航運咨詢公司的最新報告稱,亞洲、歐洲和美國之間的11條貿易路線的集裝箱率指數在2015年下滑了62%,可見,國際貿易正面臨著一個災難性的時刻。
“目前,在中國和歐洲航線上的集裝箱服務是過剩的,這一現象導致大西洋地區(qū)只能用小型貨輪,而北美和歐洲的使用率也遭到了擠壓。”加拿大大西洋集裝箱有限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安德魯.雅培表示。
由于需求疲軟,運力過剩,運價競爭激烈,集裝箱運價暴跌。當前航運公司能做的就是丟棄貨輪。據統計,去年,已經有85艘貨輪被棄用,分析師HermanHildan認為,今年可能達到340艘。要知道,許多公司都是貸款購買貨輪的,每艘貨輪平均價格6500萬美元,出售也勉強只能得到3500萬美元。出租貨輪的成本也降到了歷史低位,加上人工、保養(yǎng)等成本,一艘輪船每天要損失1.4萬美元,除了棄用或閑置,航運公司沒有其他方法。
如今,航運公司們最擔心的就是中國經濟減速,但是他們也很怕低利率政策下,一些有實力的航運公司會利用低利率政策購買更多新輪船,這可能加劇航運業(yè)的過剩局面。此外,一旦煤炭、鐵礦石和消費品的需求升溫,航運業(yè)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德魯里公司表示,上海和鹿特丹以及熱那亞之間的集裝箱率已經創(chuàng)下新低,洛杉磯的集裝箱運輸成本略高。為了維持運營,一些航運巨頭都開始通過削減開支、減少或取消航線、裁員以及推遲投資計劃等來節(jié)約成本。分析師稱,航運業(yè)不景氣,卻利好海外貿易商,40英尺的集裝箱的平均價格為701美元。
日前,據Drewry全球集裝箱指數(WCI)顯示,主要東西航線的集裝箱現貨運價已經達到5年來最低水平。
WCI自2011年6月以來持續(xù)記錄亞歐線、跨太平洋航線和跨大西洋航線集運運價。該指數顯示,周四集裝箱現貨運價跌至701美元/FEU,為該指數創(chuàng)立以來的最低水平。WCI負責人Richard Heath表示,目前WCI指數相比過去5年平均水平已下跌60%,與去年同期相比跌幅達到62%。
WCI指出,上海-鹿特丹航線集裝箱現貨運價已跌至354美元/FEU,而上海-熱那亞航線集裝箱現貨運價已跌至341美元/FEU。
同時,上海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顯示,亞歐線集裝箱現貨運價同樣跌至歷史水平。其中亞洲-北歐航線現貨運價截至上周跌至231美元/FEU,而亞洲-地中海航線現貨運價跌至236美元/FEU。
而在跨太平洋航線上,WCI指出上海-洛杉磯航線現貨運價略高于歷史最低位,為878美元/FEU。由于亞歐線運力過剩,法國集運公司達飛輪船宣布將6艘18000TEU集裝箱船從亞歐線轉移至跨太平洋航線,這也是超大型集裝箱船首次被部署至前往美國西海岸的航線。
Drewry負責人Phililp Damas對此表示,由于航運市場疲軟,集裝箱運價下跌趨勢已蔓延至所有航線。這對于貨主而言是一個能夠降低預算成本的好消息。目前每FEU運價為701美元意味著每公里的集運運價下跌了10美分,使得偏遠市場的航線更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