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老上海最好吃都畫在“墻上”了
草編產(chǎn)品:草支墊,草袋,草簾,草繩 聯(lián)系人:張經(jīng)理 銷售電話:15937370357 點擊: 字號:大中小
上海城隍廟小吃位居全國四大小吃群之一,與“南京夫子廟小吃、蘇州玄妙觀小吃、長沙火宮殿小吃”齊名,是上海小吃的重要組成部分。城隍廟小吃形成于清末民初,地處上海舊城商業(yè)中心。老城隍廟小吃廣場(又名“和豐美食樓”)地處豫園商城中央地帶,東接城隍廟大殿,南對中心廣場,西臨凝暉路,北朝豫園九曲橋,是上海豫園商城內(nèi)經(jīng)營面積最大、供應(yīng)品種最豐、接待消費人數(shù)最多的風(fēng)味特色小吃餐廳。只要你來過一次,絕對不虛此行。
和豐美食樓(老城隍廟小吃廣場),樓高三層,總建筑面積為1.3萬平方,是老城隍廟的六大名樓之一,與中心廣場南端的華寶樓雙峰并立。餐廳分上、中、下三層樓經(jīng)營,一樓供應(yīng)中華美食風(fēng)味小吃,二樓為海派風(fēng)味特色小吃,三樓是面點火鍋等湯物美食。這里匯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600余種風(fēng)味小吃,其中有上百種民間瀕臨失傳的小吃,如老虎腳爪、大壺茶湯、蟹黃灌湯包、梅花糕、海棠糕、成都三大炮、三味臭豆腐、龍須糖面塑12生肖等等,人氣十分旺,成了海內(nèi)外游客小吃、休閑的最佳去處。
“四方佳客,和樂融融;豐肴不絕,匯聚共賀”,和豐美食樓確如對聯(lián)所說,是經(jīng)營品種多、地域風(fēng)味廣、消費數(shù)量多的大型小吃廣場。小吃廣場全部采用自助形式銷售,顧客自己到各個攤位選取,放入托盤,到出口結(jié)帳付款,十分方便。由于小吃廣場地處久負(fù)盛名的上海豫園商圈,全國各地以至全世界各地的旅游者都要到此一游,也一定要到這兒來嘗嘗有名的城隍廟小吃。
上海小吃特點是:品種繁多,兼具南北風(fēng)味;選料嚴(yán)謹(jǐn),制作精細(xì);應(yīng)節(jié)適令,因時更變;供應(yīng)方便靈活。
豫園著名小吃中最有名的當(dāng)屬南翔饅頭店的南翔小籠,寧波湯團店的湯圓,春風(fēng)松月樓的素菜包、八寶飯,湖濱點心店的重油酥餅,綠波廊餐廳的夫人套點、三絲眉毛酥……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特色小吃,包括:面筋百葉、香糟田螺、油汆魷魚等。
★ 和豐樓特色小吃推薦 ★
上海湯包的特點,做工精細(xì),小巧玲瓏,皮薄,餡多、蝦肉、蟹肉,不論是哪一種餡,都咸淡適度,口感極好。用松針鋪底,不粘皮、又清香,端上桌后,觀其形、聞其味,食欲大增,包內(nèi)有少許油水,可用吸管吸出,故稱“湯包”。
這款蟹黃灌湯包的主要原料是老母雞、鴨掌、蹄髈、蟹粉、蟹黃和面粉等??谖稖珴庵肌Ⅴr香美味。
這款“桂花拉糕”的主料是常熟糯米粉、糖桂花和高級白酒等,它的特色是“黏筷子、黏盆子、卻不黏牙齒”,光是想想口水都要流下來啦!
這款生煎可是大有來頭,叫做“蟹肉鮮肉生煎王”,用料精細(xì),做工非凡,主要選用蟹黃油、豬肉、黑芝麻、皮凍、香蔥和面粉等。精選配料加上精心烹制,生煎底面焦黃、蟹味鮮口,讓人欲罷不能!
土耳其拉長冰淇淋堪稱是世界上最硬的冰淇淋,也有人稱其為會“飛”的冰淇淋。在土耳其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一張?zhí)厥獾膰颐?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line-height: 22.4px;">土耳其拉長冰淇淋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土耳其展館也曾經(jīng)大出風(fēng)頭,只見外國師傅手里掛著“面團”的棍子上下飛舞、顫抖、搖晃,直到將顧客逗得合不攏嘴的時候,才肯將冰淇淋“交出”。在和豐樓邊,來自土耳其的拉長冰淇淋成為一道風(fēng)景,吸引了眾多游客觀賞與品嘗。
……
★ 老城隍廟里的小吃文化 ★
上海小吃是我國主要風(fēng)味小吃之一。其花色品種之多,風(fēng)味之廣,制作之精,形狀之美,口味之佳,國內(nèi)堪稱一流。老城隍廟小吃市場保持了繁榮發(fā)展的局面,并為國內(nèi)外游客所稱贊。
上世紀(jì),揚州的翡翠燒賣、淮陰湯包、黃橋燒餅、三丁包、五丁包等,廣東的云吞、大籠糕、芋艿糕、叉燒包、裹蒸粽、娥姐粉果、皮蛋粥等,寧波的豬油湯團、嘉興的粽子、湖州的粽子,北京和山東的水餃、家常餅、杏仁茶,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等都登上了上海小吃舞臺,加上上海本地原有的雞粥、排骨年糕、春卷、面筋百葉、八寶飯、打鹵面、小肉面、刀魚面等,上海點心已有上千個品種。有許多品種已成為上海最著名的小吃,并馳名中外。老城隍廟小吃是在本地小吃不斷發(fā)展和提高的基礎(chǔ)上,薈萃全國各地小吃的精華,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
南翔小籠包是上海最著名的特色點心,它始于上海嘉定縣南翔鎮(zhèn),原名南翔大饅頭,以皮薄、餡大、汁多、味鮮、形美著稱。做法是將肉末放在盆內(nèi),放紹酒、醬油、清水?dāng)囃?,加味精、麻油、白糖、蔥末、姜末、肉皮凍,再攪拌上勁即成餡心。面粉加冷水拌勻揉透,至面團軟滑發(fā)光不粘手。在案板上涂些生油,將面團搓條摘成每只10克的坯子。每只包肉餡13克,將口收攏,即成生坯。在籠格底部鋪上草墊,用生油刷遍,隨后將生坯排列在草墊上,上籠在沸水鍋上用旺火蒸8分鐘。見饅頭內(nèi)部隆起,皮呈半透明玉色,即可出籠。特點是皮薄滑潤、餡多汁足、鮮味異常。吃小籠可先在底邊上咬破一小口,吮吸兩口汁水,然后將小籠入口咀嚼品味,如此既可盡享美味不至浪費,也可防止汁水溢出,弄臟衣物。
生煎
生煎饅頭:20年代初期就盛行于上海。自30年代起,蘿春閣、大壺春和吳苑餅家生產(chǎn)的生煎饅頭最為著名,享譽數(shù)十年,如今仍是上海最受歡迎的佳點。將面粉加開水燙擦成雪花形,鮮酵母用溫水調(diào)成糊狀,倒入雪花狀面粉中,加溫水揉勻揉透,蓋上布靜置。將發(fā)起的酵面團搓成條,摘成15克重的坯子,放上以鮮豬肉加皮凍為主的餡心,捏緊收口,粘上芝麻或蔥末,即成生煎饅頭的坯子。平底鍋內(nèi)放油燒熱,將生煎饅頭的坯子一排排放入平鍋里。上面澆些油,蓋上鍋蓋煎。兩分鐘后揭開鍋蓋,沿四周澆入冷水,仍蓋上鍋蓋,并不時轉(zhuǎn)動平鍋,使其受熱均勻。見鍋邊熱氣直冒、香氣四溢時,揭開鍋蓋,用鏟子將饅頭鏟起,底部呈金黃色,即可出鍋。特點是饅頭松軟、金黃酥脆、肉嫩汁足。
寧波湯團
寧波湯團店是豫園商城的招牌之一。據(jù)傳,湯團以元宵命名,起源于隋朝。相傳,隋煬帝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那一天晚上,在洛陽搭臺歌舞“與民同樂”,并用實心的原子,湯中撒糖,賜給臣下和歌姬作晚點使用。因這天恰好是元宵夜,故名“元宵”。而寧波的豬油湯團,據(jù)考證始于宋元時期,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民間每逢正月十五早晨,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要吃寧波湯團,以示歡樂、團圓、吉祥之意。來上海必來城隍廟旅游觀光,來城隍廟,怎能不來寧波湯團品嘗美食小吃呢。
桂花糖藕
桂花糖藕是上海著名的傳統(tǒng)名點,采用浙江湖州、江蘇蘇州所產(chǎn)的新鮮蓮藕,與桂花和白糖烹制而成,是上海人夏秋時令必吃的佳點。
面筋百葉
百葉是一種用豆皮(上海稱為“千張”)做成一個結(jié)子的小吃,有若干層,故叫“百葉”,沸水煮熟后盛入有骨頭湯的碗里,并加入精鹽、味精蔥花等作料,吃起來清淡爽口。油面精是用精面粉發(fā)酵后做成一個個小圓團,用油鍋炸泡成金黃色后起鍋,再放入有滾燙骨頭湯和加了若干作料的碗內(nèi),食用時,有一種油而不膩的可口之感。面筋百葉始于20年代初期,由上海蘇式點心店創(chuàng)制經(jīng)營。特點是百葉色白嫩軟,面筋肥而有勁,湯清味鮮,深受食者喜愛。
三絲春卷
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三絲春卷,其"三絲"是指肉絲、筍絲和白菜絲,三者的互補能突顯出各自不同的鮮甜味。但真正決定春卷是否優(yōu)質(zhì)的根源,在于純手工制作的春卷皮,以及煎炸的火候。 真正優(yōu)秀的滬式春卷,勢必外表金黃、內(nèi)部鮮嫩。蘸著最老派的上海米醋食用,是最佳的搭配。
介紹了這么多,百聞不如一嘗,
趁上明媚春光,
快來豫園大快朵頤一番吧!
- 上一篇:大棚青椒爛果怎么辦?
- 下一篇:家庭草編制品小妙招?瘦身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