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這種房屋不用壘墻,墻是用干草擰成的粗草繩,在草繩上抹泥而形成的.
草編產(chǎn)品:草支墊,草袋,草簾,草繩 聯(lián)系人:張經(jīng)理 銷售電話:15937370357 點擊: 字號:大中小
知青們在東北兵團都進行各種房屋的建造,我們把它稱為營造。由于社會的發(fā)展、變化,現(xiàn)代的營造已經(jīng)發(fā)展為使用鋼筋、水泥,還有誰知道五十年前房屋建造呢?為了忘卻,我把知青們在兵團時所經(jīng)歷的各種房屋的建造,記錄下來,使之成為歷史的見證。
一,地窨子。地窨子是建在山林里的房屋,大都是到山里釆伐或是看山的人們,在山里建設的能居住半年的簡易房屋。我本人就曾經(jīng)看過山,也曾去山里采伐,因此也參加過地窨子的建設,多少對建設地窨子有些實際經(jīng)驗。建設地窨子首先要選址,它一定要選在山坡上,而且山坡最好要陡一些才好。為什么要陡一些呢?因為地窨子的進深大都要超過三米,在上坡上挖三米寬的坑,蓋好房后前坡、后坡正好形成一個落差;后坡成為山墻,前坡可開立窗戶,白天有利于采光。修建地窨子一般不用打地基,只要選好了山坡就可以就地挖坑建房了。在山里蓋地窨子大都在上凍以后,按月份說要在12月份以后,那時山里的坡地已經(jīng)凍了二尺左右厚;用鎬刨開凍土,按照事先量好的尺寸,就地挖坑,然后在坑的四角立下柱子,再用邊檁把柱子連接起來形成框架;在框架上可以座上供人進出門,在前坡,因為坡地的陡立,必然在地面和邊檁間形成一定的間距,在此間距間正好座上窗戶;然后在由柱子和邊檁架成的框架上豎起人字架,在人字架之間拉上房脊加二檁和三檁后,房架子就算搭好。房架子搭好,就算大功告成一半,然后在房檁之間釘上椽子,椽子上或搭木板或鋪榛柴,然后在上面鋪上苫房草,房屋就算蓋好。蓋好房頂后,在屋里盤上火炕,溜好窗縫、門縫就可以住人了。地窨子一般在地下有兩米左右深,它的門都是在屋子的兩側(cè)挖進去,大都留幾層臺階,從地面斜坡走入地下。地窨子不用壘墻,四面墻就是土,因此墻上不能掛東西,除非用木板把柱子連起來,形成板墻才能掛東西。地窨子里,冬天很暖和,但是只能住到第二年開春,春天山里冰雪開化或是下雨,雪水、雨水會滲透土坡,流到屋里,所以到那時它就不能再居住了。我曾經(jīng)和十二連的老砥頭在地窨子里住過二、三個月,為的是看著山里面的草,住在地窨子里挺暖和,只是屋里暖和了,有重重的土腥味。
二,拉合辮。蓋拉合辮房是在地面上蓋房了。什么是拉合辮呢?就是蓋這種房屋不用壘墻,墻是用干草擰成的粗草繩,在草繩上抹泥而形成的。這種房防風、保暖性能差,因此多用于倉庫和畜舍。蓋拉合辮房要先打地基。所謂打地基是,先把蓋房場子地面清平,然后木夯或石夯,把地面夯實;邊夯地邊往上加土,讓地基高于地面大約二尺左右。然后在地基上挖地角坑,臥地角石。用什么樣的地角石,取決于蓋得房子面積的大小,幾百平米的建筑,柱角石要大些,幾十平米的房屋,柱角石可小一些。柱角石有著大小、薄厚和形狀的不同。大的一般有一尺左右厚,講究的正有方型、圓型,不講究的是多邊型;但無論是否講究,它都要上下兩面是平的,平面也要有兩尺見方,足以支撐起房柱子。用多少柱角石,取決于蓋幾間房,一間房至少四個,兩間六個,三間八個……以此類推。蓋房時,也是先立柱子,然后用邊檁將柱子連接,形成框架。在框架上豎人字架(也叫三角架),然后再上二檁、三檁和脊檁,使整個房架子成為一體。房子的框架搭好后,就要解決砌墻的問題。拉合辮是不用砌墻的,它只需在立拄之間用細木棍搭網(wǎng)狀,然后用干柴草掛上泥漿擰成泥辮子,固定在網(wǎng)狀木棍上,一辮挨著一辮用這些泥辮子填補木棍間的空間,使其成為草泥的墻;然后再往草泥的墻上抹大泥,最后把泥墻里外都抹厚,達到既擋風又隔寒的作用。這種建墻的方法東北稱之為拉合辮。用拉合辮建墻時有兩點要特別注意,其一是,草辮子一定要做緊實,不能松松垮垮的。我們在做草辮子時,除了把草擰在一起外,每隔一尺左右再用麻繩扎緊,使之結(jié)實緊湊。草辮子一般要扎成一把粗,既握在手中不覺漲,也不覺著細為宜。其二,往上掛泥漿時,一定要把泥漿浸泡透徹,讓泥漿透到草辮之中,只有這樣往上抹泥時才能掛住,才能結(jié)實。拉合辮的墻砌完后,就要往草墻上抹大泥了。東北所說的大泥,是有所指的,并不是就地挖土澆上水和成的泥。所謂大泥是指,就地挖坑后,一層土,一層麥秸,再一層土,一層麥秸;然后澆上水,悶一宿或十二小時后,再和成的泥。不要以為和成這種泥是個簡單的事情,其實是個力氣活。因為在泥土里摻雜麥秸,等于給泥土加了筋,和泥時要把麥秸搗透,讓麥秸和泥容為一體,才能把泥往墻上抹。
知青們剛干和泥的活,由于年少力氣少,大泥和不均,于是有人出了餿主意:讓大家脫了鞋襪用腳在泥里踩,說用腳踩比用手和省勁。孩子們不知深淺,真有人脫了鞋襪光著腳去泥踩。開始不覺什么,漸漸的有人感覺腳脖子有似針扎一樣的痛,既使這樣,還認為是泥里的涼水造成的。下工后,大家來到井房,打上清水沖去腳上的稀泥,再看,嚇人的狀況出現(xiàn)了,凡是用腳踩過泥的人,腳底板、腳脖上都是讓麥秸的茬口,扎得象起了紅斑一樣,搬起腳來細看:凡是起紅斑的地方,其實是一個個傷口,扎破的皮膚還在不住地往外滲透著鮮血。第二天,有的人腳脖子腫了,漲得通紅的腳脖子,腫得象扎滿針眼的豬皮,在粗大的毛孔中往外滲著黃湯。他被送進了團部醫(yī)院。從此以后,再也沒有人用腳和大泥了。抹完墻就要上房頂了。房頂立起來后,就要在邊檁、二檁、三檁間釘上椽子,椽子就是比胳膊稍細一些的木條,用它把房檁連接起來。每根椽子大約有一米多長,從邊檁開始釘,邊檁連二檁,二檁連三檁,三檁連脊檁;每隔二尺的間距就釘一根椽子,整個房架用椽子把房檁緊緊地連在一起,成為了一個整體。釘完椽子后,整個房架象被拉上了筋,顯得非常結(jié)實了。這時可以上去很多人,在椽子上綁一梱梱的榛條,房的兩坡綁滿榛條后,再往榛條上抹泥,用泥鋪滿榛條表面,再抹出平面來曬干后,就可以往上鋪苫房草了。 苫房是個技術(shù)活,一般的人是干不了的,這活有什么技術(shù),要從苫房草說起。苫房草不是一般的草,它是一種類似麥桿的草,具體叫什么名字至今我不清楚,或許叫“狗尾巴草”。這種草,能長一米左右高,它的桿長得很長、很細,和麥桿差不多,只在頂端長幾片象麥桿上的細葉子,熟了之后,象麥子一樣抽出穗,長出一個一寸多長、小姆指粗細的穗,上面結(jié)滿草子,草子可用來燒酒。苫房草有一多半是草桿,這種草桿象是打了蠟,一點水都沾,水落在上面都流走。人們正是利用了這種草桿的特點,把它一把一把地鋪開展放在房的坡面上,用于遮擋雨水對房屋的沖刷。在房坡上鋪苫房草是個技術(shù)活,它不但要求要把草鋪齊,而且要壓好茬。一茬苫房草,露出擋雨的部分只有三分之一,其余部分壓在下一茬的茬口里;一層層往上壓著鋪,直鋪到房脊。到房脊后怎么辦呢!
對房脊的處理也顯示人類的聰明。一種是壓上一行脊瓦,脊瓦是一種半圓的水泥構(gòu)件,把瓦壓著茬口用灰抹好,再用灰壓在房上即可。在沒有脊瓦前,人們把苫房草打成把,然后從中間分開,把草把騎在房脊上,正好苫房草的根部壓在草梢上,起到擋雨水的作用,然后再用草把編成草繩,把騎在房脊上的苫房草連結(jié)起來,成為一個整體;為了防止風把房脊上的草吹跑,人們用麻繩兩頭捆上重物,壓在房脊上鎮(zhèn)住草把,不被風吹跑。房就這樣蓋好了,用大泥抹好墻,號上門窗,室內(nèi)刷上白,吊上頂蓬;一間新房就蓋好了。為了防止雨水侵蝕墻根,一定要把屋檐下的散水修成坡,最好鋪上磚,這樣下大雨都不怕了。
三,土坯房。蓋工坯房的前期工作是脫坯,脫好的坯曬干后用來壘墻,用土坯壘起的墻要比拉合辮的墻厚很多、也結(jié)實很多,當然隔音的作用也好了很多。脫坯在東北來說是個大累的活,號稱是“四大累”之一。有一年,連里蓋大馬號我有幸干了脫坯的活。脫坯必須用大泥,(就是攙有麥秸的黃土泥)然后用一個長約四十公分,寬約二十公分,厚約六公分的木框,鋪在地上,然后把大泥放入木框里用手按實,表面沾點水抹平即可,稍后把木框撤開,讓土坯自然曬干就可以用于砌墻了。蓋土坯房除了用土坯壘墻外,其他的工序和拉合辮房一樣:搭木架、上苫房草等等。由于用土坯壘墻,所以需要瓦工了,否則會把山墻壘歪,甚至壘塌;在砌墻時,也需要掛線,也要用瓦刀、大鏟了,只是砌墻時不用沙子灰,而是用土和的稀泥。又由于有了技術(shù)要求,所以就有瓦匠和小工之分,沒有學過徒的人是不能去壘墻的。
四,磚瓦房。磚瓦房是東北兵團質(zhì)量最好的房子了,它的四面墻是紅磚和水泥沙子灰砌成的,而且房頂上也不用苫房草,而是掛瓦了,所以稱它是磚瓦房。蓋這種房子與其他的房子有了較大的差多,首先是它要打地基了。打地基在當?shù)乇环Q為“挖漕”,就是挖寬八十公分,深一米二十的溝,轉(zhuǎn)著圈把要蓋墻的地方都挖成溝,然后往溝里填一層沙子、鵝卵石,用石夯夯實,再填一層沙子、鵝卵石,用石夯夯實,直至把“漕”填滿,蓋房壘墻時,就把磚壘在地基上。蓋磚瓦房,有了瓦匠和小工的區(qū)分,瓦匠負責用磚和灰砌墻,而小工負責搬磚、和灰,遞磚、送灰。當四周的墻平口以后,就在墻上豎起人字架,用椽子、檁條把人字架連結(jié)實后,就可以釘房巴板,釘完房巴板后鋪油氈,在油氈上釘瓦棱條,釘完瓦棱條就可以掛瓦,用脊瓦封上房脊,瓦就算上完了。
磚瓦房有了灰頂篷,并且上面鋪鋸沫,為的是保證室溫,比起紙頂蓬真是天壤之別呀!蓋磚瓦房使木工和瓦工有了明確的分工,號門窗、豎房架等等都是木工的活,瓦工是不起主導作用的。只是小工慘一些,什么零活都得干。在我的記憶中,兵團的營造大致如此,至于蓋摟只是磚瓦房的沿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