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織草袋?
草編產(chǎn)品:草支墊,草袋,草簾,草繩 聯(lián)系人:張經(jīng)理 銷售電話:15937370357 點擊: 字號:大中小
童年的記憶是斷斷續(xù)續(xù)的,而織草袋的記憶至今十分清晰。當(dāng)時老屋客堂內(nèi)西側(cè)放有兩臺揺繩機,東側(cè)正中放臺兩米多高的木制織機,在地平上還挖了個約40×50公分,深30公分見方的小坑,專放織機的踏板用,這樣有利于人坐在板凳上雙腳能給力,減少疲勞??棽荽紫鹊静竦馁|(zhì)量是基礎(chǔ),一般挑選長而青白并伴有草香味的柴。有了好的柴才能揺出好的草繩。那兩只鐵的小喇叭分別一根根添柴,連續(xù)地在腳踏齒輪的機械作用下,兩根柴經(jīng)過互相擠壓纏繞,在繩盤上越積越多。草繩是織機的經(jīng)線,揺繩質(zhì)量是關(guān)鍵,添柴時須長短均勻,粗細適宜,這樣織出來的草袋才能密度高,手感好,有光澤。
通常吃好夜飯后,父親手拿鐵絲做的爪耙選柴削柴,去掉柴殼后整齊地放到織機旁。記得那時還沒專用木架,就地取材,將一板凳四腳朝天,柴就放在上面。母親揺粗繩,專門用來縫包和打包;哥哥氣力小揺細繩,奶奶負責(zé)清理打掃亂柴,姐姐當(dāng)織機手,我尚小只能做些傳遞送柴的簡單活,全家人分工明確。依稀記得為了保證草袋的質(zhì)量,父親還不時地在柴上灑些水增加韌度,以防止柴斷裂。此時客堂在昏黃的燈光下,只見姐姐坐在織機前,腳蹬踏板,眼快手捷,雙手添臂穿梭,筘起筘落,一根根稻柴織出了一片片微綠色的包片。待一張張包片織好后必須得在織機上重新繃繩,我人雖小但很敏捷,幫助姐姐傳遞草繩往返于機旁。此刻揺繩機嘩啦嘩啦的齒輪聲和織包機梭筘噼里啪啦的聲響不斷傳出屋外,響徹靜謐的夜空。
每逢星期天或寒假,痛苦的日子就要來了,那就是給草袋片鎖邊,大人鼓勵我說每鎖一張給以三分錢,我看在這錢的份上,一天鎖20張。開始時將包片攤在外面場地上,一股一股均勻地絞起來鎖好,久而久之,趁大人不在時便偷懶馬虎,鎖邊跨度大,不符合要求,遭來父母一頓訓(xùn)斥,返工重來是常有的事,時間長了稚嫩的小手皮膚開始皸裂,食指和中指流血不止,后來實在不行戴上布手套繼續(xù)干。母親將鎖邊后草袋進行修剪去毛,然后拿鐵針用粗草繩四周縫好,對折疊成口袋狀,上面留有蓋子以防入袋物品散落。到了收購站人員前來檢驗、解包時,全村人像過年一樣喜氣洋洋,熱鬧非凡。我家織的草袋由于質(zhì)量好,密度實,針腳勻,甲級包為多數(shù)。就這樣一個冬季下來,竟有200多元收入,這對于經(jīng)濟拮據(jù)的家庭來說,不能不說是雪中送炭,著實改善了生活條件。后因推廣三熟制,稻草越來越短,無法織草袋,加上塑料編織出現(xiàn),草袋被取而代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