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苫子也像鋪床草一樣,是以草代褥
草編產(chǎn)品:草支墊,草袋,草簾,草繩 聯(lián)系人:張經(jīng)理 銷售電話:15937370357 點擊: 字號:大中小
早年濟南的冬天比現(xiàn)在冷得多,濟南人大都住四合院的平房,屋內(nèi)地面也是土坷垃地,條件好的是青磚鋪地。地面潮濕,冬天北風(fēng)一吹,冰天雪地,平房的屋檐下掛滿長長的冰凌子,再加上門窗透風(fēng)撒氣,在屋里穿著厚棉襖也凍得直哆嗦。早先連蜂窩煤還沒時興的時候,家里過冬用的是俗稱的“花盆爐”,厚重的生鐵鑄造,傳熱慢不說,夜里沒法封爐,必須天天早晨起來劈“火頭”(濟南話,點火爐的木柴)點爐子,所以家家戶戶深秋就開始忙活著撿樹枝,掃樹葉,曬樹枝,以備作引火的燃料。清晨常見大雜院里,各家各戶煙霧繚繞。那時睡的大都是木板床,家境好的有的睡棕床,也就是四周圍木框,中間用棕繩穿成菱形的花格子??墒菨系暮竟?jié),時常冷到零下十幾攝氏度,單靠一床薄褥子的確難以御寒,于是家家戶戶要買山草,用它來鋪床取暖。
每逢初冬時節(jié),常見挑著山草走街串巷吆喝“賣鋪床草嘞”的山里人進城。他們一根細細的扁擔,兩頭各挑一大捆高過頭的毛茸茸山草。一米多高的山草,前頭帶著白色絨毛,細長的枝干排得整整齊齊,很蓬松,一看就給人暖融融的感覺。細心的家庭主婦買草時,還把手插到里面,看看有無夾碎草,或者干脆把成捆的山草拆開,看個仔細。當時1角2分錢一斤,講好價錢,過好秤,賣草人擔起擔子送進院里。
小時候,每當聽到街上有吆喝賣山草的,我就跟隨母親跑到街上看熱鬧,左鄰右舍的嬸子大娘都蜂擁而出,討價還價買山草。買回家后,趕快曬在屋檐下,上午曬在東屋下,下午挪在西屋邊,要曬它一兩天才行,說是怕上面帶蟲。這時候,趁大人不在,我們就把干草攤開,躺在上面翻跟頭,起來弄得滿臉是草,頭發(fā)粘上絨毛,蓬頭垢面,變成大花臉。只聽大人一聲吼,嚇得趕緊躲起來,否則就得挨打。
隨后,大人把曬好的干草平攤在木板床上,草上邊再墊上棉褥子,要是睡棕床的,床篦先鋪個床單再鋪草,免得山草漏到床底下。鋪上草的床,睡起來軟乎乎的,還能聞到一股山草的清香味,睡在厚厚的山草上暖融融的,再也不感覺冷了。
草苫子也像鋪床草一樣,是以草代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百姓中使用草苫子的人很多。賣草苫子的大都是北園種稻田的農(nóng)民,稻子收割完后,便用稻草打成苫子。由于草苫子是在打苫機上打制的,所以厚度均勻且很齊整,有單人和雙人用的兩種尺寸。草苫子鋪床較鋪床草柔軟暖和,而且可反復(fù)使用。所以那時的一些中專和大學(xué)的宿舍內(nèi)使用草苫子極普遍。
草褥子顧名思義就是用草制成的褥子。制作草褥子極簡單,把一大堆碎麥秸裝入褥套內(nèi)縫好口,鋪在棉褥子下面即可。草褥子的取暖效果也同樣很好。那時拉著地排車到濟南市內(nèi)賣碎麥秸的都是近郊的農(nóng)民,市民很容易買到,而且價格也較便宜,所以在那個年代使用的人很普遍。
鋪床草、草苫子、草褥子雖然都有良好的取暖作用,但也極易招虱子、跳蚤和臭蟲。如今,賣鋪床草、草苫子和碎麥秸的已不復(fù)存在,但以草代褥的那段歷史,一些老年人卻是記憶猶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