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根纏上粗粗的草繩運到苗圃中培育
TAG:樹根,纏上,粗粗,的,草繩,運到,苗圃,中,培育, 聯(lián)系人:張經(jīng)理 銷售電話:15937370357 點擊: 字號:大中小
151路電車從城北一路開到城南,到了終點站雄鎮(zhèn)樓,總要繞一個大圈。這個“圈”,就是杭州主城區(qū)唯一的一個“大轉盤”,老底子杭州人叫做“花圓圈”。
10年前,陳阿姨是特意把房子買在這里的——從她家窗口,可以俯瞰整個“大轉盤”。
“我小時候家住御街那個口子,經(jīng)常會來這里玩。”今年65歲的陳阿姨說,參加工作之后,單位分的房子在朝暉,但是到老了還是想回到這里來。“每天窗戶外面151路電車的聲音一響起來,我就起床了,聽不到這個聲音,渾身要難受勒。”
聽說“大轉盤”要拆了,她打電話招呼來家人,拿出手機拍照片留念,和老鄰居們互相感慨唏噓一番。
昨天在施工現(xiàn)場,工人們正在清理原有的植物。
有4棵香樟樹特別珍貴,是1958年種下去的。工人們先是修剪了樹枝,然后給挖出來的樹根纏上粗粗的草繩,“打包”之后的香樟樹要運到苗圃中培育,也許將來還會重新移栽。
等植物和地標建筑拆除之后,中鐵十四局就要進場作業(yè),挖開地面進行施工。將來,這里會成為地鐵5號線的候潮門站。

位于古候潮門江城路正中央的標志性“大轉盤”將為地鐵建設讓路
這個“花圓圈”,很可能建國前就有了
現(xiàn)在在上城區(qū)住建局工作的陳燕說,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直都住在“大轉盤”附近。“聽我爺爺說,解放以前我們一個大家族老房子的正大門就是對著‘花圓圈’的,只不過那時是用石頭堆起來的。”
杭州城市研究專家仲向平說,這個說法有一定的可能性。
“江城路是杭州的第一條公路,民國時期就有了,一開始路上鋪的是鵝卵石,雖然很簡陋,但是能通汽車。”仲向平猜測,“也許最初的時候,這個位置是一個街心小花園。”
1909年,城站竣工,江城路逐漸成為連接城站和江邊第一碼頭的城東主干道。
而設計用于交通分流的“大轉盤”,就是建國后的事情了,主要目的也是為了江城路的延伸和拓寬。
徐新生,今年60歲了,從小就住在“大轉盤”旁邊,家里還留著一張六十年代的老照片。從照片上可以看到,還是小朋友的他,站在“大轉盤”里面——當時“大轉盤”的中心并不是現(xiàn)在的花壇,而是一片平整的空地。
他們這些老住戶還記得,最初建成的“大轉盤”比現(xiàn)在面積還要大,隨著道路的拓寬,“收”進去了一圈。而且,過去走進大轉盤還要上幾步臺階,后來周邊拆遷處理渣土,才把四周填滿起來種上了灌木叢,中心的空地也堆出了一座“花壇”。
在仲向平看來,現(xiàn)在的這個“大轉盤”是非常典型的“蘇式轉盤”——估計是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由蘇聯(lián)專家指導設計的。“當時江城路上集中了一批輕工工廠,很多都是蘇式建筑。”他說。
修好地鐵之后,“大轉盤”還會再建嗎?
據(jù)施工方負責人透露,因為將來地鐵的進站口設在十字路口的四個角上,所以這個“大轉盤”有可能還會復建,或者會規(guī)劃為城市綠地。
不過,如今的“大轉盤”或許已經(jīng)無法發(fā)揮當初的重要交通作用了。
諸多媒體報道顯示,全國許多城市都拆除了曾經(jīng)的“轉盤”,比如2001年,因地鐵施工需要,南京的標志性建筑——新街口廣場大轉盤就被拆除了。隨后,南京的多處大轉盤也被拆除,改造成了平交道口。
這是因為,“轉盤”在車流量較少的路段可以不受紅綠燈的“死板”限制;當車流量較少時,可以快速有效地分流多方向的車輛通行,無需幾十秒到數(shù)分鐘的等待。但缺點也很明顯,當車流量多時就會造成混亂,有時候甚至成為“堵點”。
地鐵5號線預計2019年通車,也許我們如今的追憶或是憧憬,早已趕不上那時候的城市發(fā)展進程,但老杭州的這段記憶永遠都在。
- 上一篇:為了確保綠化樹木成活用草繩將樹根保護起來
- 下一篇:稻草堆里打草繩“淘金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