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薦是蘇州方言,指的是用稻草編成的草墊
草編產(chǎn)品:草支墊,草袋,草簾,草繩 聯(lián)系人:張經(jīng)理 銷售電話:15937370357 點擊: 字號:大中小
蘇州豆腐干、玫瑰水晶瓜子、黃天源糕團和陸稿薦的醬汁肉。前三樣都有盒子包裝,蘇州豆腐干甜甜的,醬汁蠻多,濕漉漉,酥嗒嗒,裝在一個藍顏色基底的小盒子里,盒子里還有一根牙簽便于食客戳食。這個藍色的盒子上面的字是紅的,還有蘇州園林中常見的一個亭子的圖案。我專門把吃剩下的盒子弄清爽,用來裝各種小卡片。玫瑰水晶瓜子是裝在一個硬板紙做的小圓筒形的盒子里,大概像一個圓形的小茶葉罐子這樣大,是紅色基底的,上面印著虎丘的圖案,一個塔,一個月洞門。干爽爽的玫瑰瓜子不時從小盒子里散發(fā)出玫瑰的香味,勾人心脾。
據(jù)說這個玫瑰水晶瓜子放在絲綢衣服的袋袋里,一點不會粘搭在衣料上的,這就是蘇州炒貨的功夫。黃天源糕點有雙釀團、條頭糕、壽桃、薄荷糕、黃松糕等,只只細軟糯香,吃在嘴里粘噠噠、甜蜜蜜,最有江南情調(diào)。老底子黃天源糕團的包裝就是先用油紙將每一個團子包一層,防止粘牢,再用印有“黃天源記”紅字的白色包裝紙一包,再放入一個竹編小婁子,用細麻繩一扎,隨便怎樣晃,糕團服服帖帖在簍子里紋絲不動,到上海還微溫膠軟呢。只有醬汁肉是赤條條來去無包裝,70年代的時候,在陸稿薦買好醬汁肉是先用一張不洇水,不透油的土制油紙包好,再用褐色的包裝紙包兩層,然后用細麻繩扎一道十字線,這樣就可以提著回家,一點不會出問題,據(jù)說再以前還有用荷葉包的呢,余生也晚未有見過。后來就是用塑料袋一裝,馬甲袋一放,打個結(jié)拎回家。可是就是這個裸體的醬汁肉是最能吸引我的眼球,最能勾引我的舌,最能攪動我的胃。
說到陸稿薦的醬汁肉,就要說到我自己,平生最喜歡吃肉,但是小時候是不吃肉的,到了大學(xué)之后才開始大塊吃肉的。什么紅燒蹄膀、白煨蹄膀、黃豆腳爪湯、紅燒肉、霉干菜燒肉、蜜汁火方、糖醋排骨、白切肚子、醬汁豬心、炒腰花、醬爆豬肝、紅燒圈子、白切咸肉、清蒸香腸,就連豬油渣都是我的最愛。我曾在蘇州同里一個人吃過一只紅燒蹄膀,我曾身在日本通過越洋長途電話到上海家中,詢問母親如何做霉干菜燒肉,一邊電話,一邊操作,估計這可能是世界上價格最昂貴的霉干菜燒肉了?,F(xiàn)在我雖然三高定性,可是嗜肉之習(xí)不改。
而陸稿薦的那塊醬汁肉最是讓我戀戀不舍。陸稿薦是一家熟食店在蘇州、上海名氣交關(guān)大。原來上海南京西路、西藏路都有分號,而總號就在蘇州觀前街的東口。陸稿薦的醬汁肉是選用上好的豬肋條肉,加入紅米、八角、桂皮、蔥、姜、黃酒等調(diào)料燜制而成。關(guān)鍵就在于一個燜上,小火電長時間燜制就會酥爛入味。所以陸稿薦的醬汁肉的特點是香酥鮮嫩,肉汁濃稠,油而不膩;頂上一塊肉皮酥爛而有韌勁,嚼在嘴里滋味濃厚,細嫩滑爽毫無渣感;中間肥肉晶瑩透亮,肥而不油,油汁流入喉中猶如甘醴溫潤;下層的精肉也是瘦而不柴,醬汁浸潤,濃郁可口。一塊剛燒好出鍋的醬汁肉放在白瓷盤中,醬汁包裹的厚厚實實,黏稠的醬汁慢慢延開,四方形的肉塊在盤子中微微顫抖,醬紅色的鹵汁滴滴答答,方正三層的肉塊閃著誘人光亮,香甜的肉香沖的你無法自制,要是此時上去咬一口的話,這可真是人間再也沒有的享受了。醬汁肉到底比較油,帶回上海后,尤其是冬天,就會有一層白色的豬油花,就是這個豬油我也不舍得放棄,弄上一碗湯面,拌進這點豬油,真是別有風(fēng)味,可是這點豬油已經(jīng)成為我現(xiàn)在身體的“毒藥了”,可是毒藥啊,我想你!醬汁肉一定要吃原味的,只要一回鍋,或者蒸熱一下頓時風(fēng)味大減,所以我一般寧愿原味吃冷的,也不吃回鍋的。所謂寧吃好肉一塊,不吃爛菜一堆,此之謂也!據(jù)上一次吃到陸稿薦的醬汁肉已經(jīng)有三年時間了,三年來我可一直未有忘情醬汁肉。
稿薦是蘇州方言,指的是用稻草編成的草墊。肉店用草墊來取名很是奇怪,不過,你只要知道它的傳說來歷就會恍然大悟的。很久以前,蘇州觀前街東頭有一爿肉店,店主人是陸氏夫婦。有一年夏天,酷熱難熬,人們熱得茶飯不思,根本就不想買肉吃。這可苦了陸氏夫婦:歇業(yè)吧,斷了生計;開業(yè)吧,殺一頭豬卻很少賣得掉,夫妻倆愁眉苦臉,一心盼望著夏天快快過去。一天午后,毒辣辣的太陽曬得街上生煙。夫妻倆早晨準備在案上的肉只賣掉很少,急得在屋里團團轉(zhuǎn)。
這時,一個衣著襤褸、手腳骯臟的老乞丐,右手拄根竹竿,左手托只破碗,背上背著一卷稿薦,經(jīng)過店門口,忽然倒了下來。陸某趕快奔出來一看,原來乞丐中暑了。于是,他和妻子手忙腳亂地把乞丐扶進屋里躺下,給他喝了碗涼茶。又在他額頭上敷了塊冷毛巾。一會,老乞丐醒了過來,看清了救他的人之后就說:“謝謝兩位好心人,善人總歸有善報的。”說完就掙扎著起身要走。夫妻倆見老人還搖搖晃晃,忙把他攔住,讓他再休息一會兒,并盛來綠豆粥端給老人喝。老人喝完粥,休息了片刻,仍執(zhí)意要走。夫妻倆見老人精神已好得多,留也留不住,就幫他拿好竹棍、破碗,還要幫他背好稿薦。老人見到稿薦,好像想起了什么事。轉(zhuǎn)過身來對兩夫妻說:“你們?nèi)獾昀锏娜猓瑨鞎r間長了會壞的,不如把鮮肉燒成熟肉賣,可能銷路會很好。這個破稿薦我也不要了,留給你們燒肉吧。”夫妻倆知道,老人身上別無長物,稿薦是晚上睡覺要用的。如果拿了他的稿薦,老人如何過夜,堅決推辭不要。老人死活要留下稿薦,并說:“你們不要嫌棄,一定要用它燒肉。”說完,丟下稿薦,轉(zhuǎn)身就不見了。盡管夫妻倆執(zhí)意不要稿薦,但又追不到老人,只好把稿薦丟在店堂里。
老人走了,掛在店堂里的肉又讓愁容回到他們的臉上。夫妻倆想來想去,覺得還是老人建議好,干脆把所有的鮮肉都燒熟了賣。夫妻倆把肉放入鐵鍋里,點燃柴草就燒起來,想盡快燒爛,趕上晚市。燒了很長時間,鍋里的肉還沒爛,可屋里的柴已經(jīng)燒完了。妻子走入店堂內(nèi),將老人的破稿薦抱來,續(xù)幾把火以解急。丈夫見妻子要燒老人的稿薦,忙過來阻攔說:“人家的東西,你怎么能燒呢?”妻子說:“現(xiàn)在燒肉要緊,肉不爛沒人買。這條稿薦也太破了,將來我再編條新的給老人。”說完就卷起稿薦塞入灶膛。誰知稿薦還沒燒完,一陣陣異香竟從鍋中飄出。丈夫連忙掀開鍋蓋,濃烈的肉香撲鼻而來,他用筷子戳了戳,肉已燒得酥爛。夫妻兩人愁眉早巳飛到九天之外,馬上把肉起鍋,裝到大盤子里。此時,陣陣肉香早已飄出店門,飄到了大街上,很多人順著肉香來到店堂里,見掌柜的將肉拿出來,忙擁到案前搶購。很短的時間里,熟肉就被賣得精光,由于人多肉少。很多人遺憾地走向店外。丈夫見此情形,忙給大家道歉,并請他們明天一早來光臨。
從此以后,陸氏夫婦再也不賣鮮肉了,專賣熟肉,生意越來越興隆,成為聞名蘇州城的大店。陸氏夫婦為了記住指點他們的恩人,便取店名為“陸稿薦”。陸氏夫婦燒肉的傳奇故事傳開后,有一個對神仙頗有研究的書生,根據(jù)老乞丐的形象和怪異行為推測,認為這位老乞丐正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的化身。
陸稿薦如今仍是蘇州最有名的熟菜店,其代表作仍是燜制的醬汁肉。陸稿薦也就是醬汁肉的代名詞,這塊醬汁肉仍是吳中的招牌,這塊醬汁肉仍是揮之不去的鄉(xiāng)愁,這醬汁肉仍是水鄉(xiāng)永遠的甜夢。
- 上一篇:榻榻米的精華就在于草墊
- 下一篇: 草簾干稻草草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