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打草繩、打草袋搞副業(yè)
草編產(chǎn)品:草支墊,草袋,草簾,草繩 聯(lián)系人:張經(jīng)理 銷售電話:15937370357 點擊: 字號:大中小
兒戲,是指兒童的各種游戲活動,游戲是童年時代的必修課,也是進行啟蒙教育最生動活潑的方式。包括兩大類:一類是使用玩具的游戲;另一類是不使用玩具的游戲。兒戲的特點是比較簡單,易于操作,而且是許多小孩子玩的集體性游戲。孩子通過玩具和游戲活動,可以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科學和社會知識。根據(jù)人類學家研究,游戲有三種職能:一是,孩子們通過游戲可以學習到人類社會的生活原則、規(guī)范和知識。寓知識與玩樂之中,具有看得見、摸得著的特點,能夠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二是,游戲能給孩子以社會或集體的訓練。因為絕大部分游戲都是集體性活動,當事人與游戲者產(chǎn)生較多的接觸和聯(lián)系。三是,孩子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能夠在活動中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
生活在今天的孩子們很幸福,社會發(fā)展進步太快,他們可以盡情地享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他們也有壓力,但就學習一項,就牢牢地把他綁定套牢,時間都去哪了?面對眾多的現(xiàn)代化西方高科技電腦類、變形金剛、電動遙控玩具和新興的游戲哪有時間涉及參與,更不用說團體合作項目的游戲啦。
我回想,早年的鄉(xiāng)下農(nóng)村生活,在我們遼河口地區(qū),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民風民俗,孩子們的游戲也有一定的地方色彩。鄉(xiāng)下的孩子也是很快樂的,無拘無束,縱意所入。雖然當時的物質生活匱乏,但那時的孩子精神生活還是豐富多彩的??梢员M情享用民間的“土玩意”、盡情玩耍土游戲,樂此不疲。這點上,我還是懷念過去的時光。
小孩子出生后的百天和生日紀念活動,是每個家庭中的一件大事,百天孩子還不懂事,行動還沒有目的,家庭條件好點去照相館照張百天照,回到家大人大吃海喝一頓就完事大吉了。孩子一生日了,就開始了一生的第一項游戲—--抓周。抓周是指孩子周歲時測定其智力和志向的方法。古時已有此習俗,男孩用弓失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并配飲食及珍寶玩物,擺放孩子面前,觀其發(fā)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之為試兒。此戲一直沿襲下來其中有點迷信社彩,但仍不失為兒童周歲時的一種特殊性游戲,也是測驗幼兒智力、興趣的一種好方法。
與命運有關的游戲還有就是七月初七---七巧節(jié)。那是女孩的游戲,女孩特別是剛學女紅,都要在這天“乞巧”,討一手好針線。每當七月初七晚上,女孩們對著月亮穿針比賽,邊穿針邊祈禱“月亮大姐對我好,朝我笑,教我眼尖手又巧。”還有另一種游戲,置一碗清水將針輕放漂浮水面,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
當時的孩子雖說學習壓力不大,可是居家生活還是需要孩子盡微薄之力所能及。像挖野菜捕魚捉蟹填補家中人、畜之用,孩子放學了,迅速完成不多的家庭作業(yè)后,大多仨倆結伴挖野菜,野塘釣魚、結網(wǎng)捕魚、下河抓魚。有的在家打草繩、打草袋搞副業(yè),窮人孩子早當家。孩子們的游戲寓勞動于樂,唱著童謠挽著柳條筐奔波在茫茫大葦蕩。心靈手巧的孩子們利用蘆葦制出來蘆笛、蒲草編制了“三八大蓋兒”。在無盡的家鄉(xiāng)田野上娛樂,蘆笛聲聲引來鳥兒和鳴。孩子們尋聲找到了鳥窩······孩子們的游戲基本是因地制宜,簡單、淳樸,無需繁復的玩具,一年四季,逢季節(jié)玩不同內容的游戲。春天,萬物復蘇,春風吹又生。孩子們自制風箏、風車,喜迎浩蕩春風,孩子們在操場上,跳大繩、踢毽子、彈玻璃球、打瓦、打口袋······去野外采摘野菜,槐花,編制蘆葦“樂器”、“手槍”在同一時期、不同時間進行著;盛暑炎夏,孩子們開始了避暑的水上活動,捕魚捉蟹之際,也要野糖戲水,用蒲草捆綁一起,命名“軍艦”,水蔥編成武器,展開了一番水戰(zhàn),回到岸邊還有摔泥娃游戲。這些游戲都是淘小子們的專利,獨享其樂;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遼河口富饒的大地,滿世界金黃。孩子們選擇了“丫”子形樹杈和彈性好的皮筋,刀削去皮磨光,綁定彈弓,直奔野外,捕鳥掏蛋。結網(wǎng)搬魚、壘壩淘魚、下水摸蟹。野外活動同時,配以家的房前屋后的空地游戲,大都是集體項目,捉迷藏、網(wǎng)魚、老鷹捉小雞、二人三腿跳、滾鐵環(huán)、搗拐、騎馬、扇啪嘰、打瓦、打口袋······女孩子多在室內進行娛樂活動,隨意委坐躺臥在暖暖的土炕上,抓子兒(嘎拉哈)、翻繩、剪窗花、里勾外挑編織毛線······很多時候戶外活動,女孩也是積極分子,個玩各的,多人參加的集體項目,必須男女搭配,分幫分派進行,按照人才調劑的原則,高手強將不能聚一家,使之游戲失去競爭意義;寒風襲來、雪花飄舞,冰封大地,孩子們的游戲重點因時而動,堆雪人、打雪仗、滑冰車、稻草亂子上摔跤、夜晚屋檐下照家雀、踢毽子、糊制燈籠、燃放鞭炮、制作紙炮槍······
遼河口的地域文化有著濃郁的地域特色,具有它獨特的游戲形式和玩法,從歷史走來,延續(xù)至今,隨著社會發(fā)展前進,物阜民豐,孩子課業(yè)壓力大且守著電腦、電視,關在小巢,孤獨進行獨自游戲活動,沒了團體項目,少了團體相互團結配合去爭取勝利的拼搏意識,顯然影響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我感覺,我稱之為“綠色健康”的舊時鄉(xiāng)下的傳統(tǒng)“土玩具”、“土游戲”慢慢的即將消失,成為記憶。痛哉,悲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