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編草簾 畝賺逾千元
草編產(chǎn)品:草支墊,草袋,草簾,草繩 聯(lián)系人:張經(jīng)理 銷售電話:15937370357 點擊: 字號:大中小
“咦,你們收稻為什么不用收割機呢?”11月27日,雨后初晴,射陽縣四明鎮(zhèn)文明村六組的一塊稻田里,村民許紅香正在用鐮刀一把一把收割稻谷,然后一捆捆捆好,似乎一點也不著急。面對路過行人的疑問,許紅香解釋,稻草在四明鎮(zhèn)是寶貝,沒有一戶舍得隨意處置。
隨著許紅香手指的方向,人們看到,周圍農業(yè)開發(fā)項目區(qū)連片的稻田里和農戶的家前屋后,鋪天蓋地都曬著稻草,整整齊齊,一把把人工捆扎后的稻草,根部散開呈“人”字形一排排站立在地上,像是在接受檢閱,煞是壯觀。
談到人工收割稻谷的原因,許紅香介紹,這是因為稻草在四明鎮(zhèn)能編織賺錢,沒有一家舍得焚燒。他家這塊零散田,面積不到一畝。其他人家在項目區(qū)的大田,縣農開局專門聯(lián)系農機部門找到一種特殊的大型收割機,不粉碎稻草,脫粒后一片片連著整齊地吐到田里,然后運回家曬干貯藏,冬閑時編織草簾。
原來,這個鎮(zhèn)有育蘑菇的傳統(tǒng)。全鎮(zhèn)有6000多戶菇農,每年凈賺5億元。其中的文明村1000多戶,家家育菇,足跡遍布大江南北,近幾年來,縣農開局幫助他們深度開發(fā),稻草、棉殼都是育菇的原料,作為覆蓋菌種的草簾使用量也很大。
說話間,人們隨著許紅香來到他家門前,露天曬場上放著縣農開局為他家配置的一臺編織機。許紅香喊來老伴,請來兩個鄰居,接上電源,現(xiàn)場編織草簾。幾分鐘時間,一張1.5米長的草簾就下線了,所用的材料除了稻草只有普通的塑料線。
村委會主任陳仲德算了一筆賬,一張草簾1.5米長,不到8公斤重,凈賺7.5元。一畝地稻麥兩季近1500公斤稻草,可編草簾170張,凈賺1300多元。許紅香笑著點頭,他家去年15畝地的稻草編織草簾,賺了兩萬元,“一個冬春,除了春節(jié)幾乎天天忙到錢。”
“稻草,爛在路上是垃圾,放火燒了污染環(huán)境,捆在螃蟹身上就是螃蟹的身價,編織草簾就能致富農民,若是進行深加工編成工藝品賣給老外還能換取外匯。”一旁的鎮(zhèn)黨委書記蘇廣軍接過話茬說的一番話,更是讓人耳目一新。
- 上一篇:草簾編織富鄉(xiāng)民
- 下一篇:大棚草簾溫度調節(jié)具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