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在一晝夜后進行灑水養(yǎng)護或用草袋覆蓋后澆水養(yǎng)護
TAG:工程,在,一晝夜,后,進行,灑水,養(yǎng)護,或用,草袋, 聯(lián)系人:張經(jīng)理 銷售電話:15937370357 點擊: 字號:大中小
樓地面主要問題匯總
-
地面空鼓開裂
-
樓地面起砂
-
管道、煙道后塞口滲水
-
帶有地漏的地面倒泛水
-
樓梯踏步寬度河高度不一,陽角處開裂脫落
樓地面——地面空鼓開裂
原因分析
-
① 基層處理不認真。
-
② 未按配合比試配,水灰比過大。
-
③ 振搗不密實,表面未進行二次趕壓。
-
④ 施工完成后未進行養(yǎng)護
防治措施
-
① 應將基層上的浮漿、落地灰等用清灰機、鏨子或鋼絲刷清理掉,然后用掃帚和水清洗干凈。
-
② 嚴格按配合比試配,計量機拌,控制水灰比。
-
③ 找標高,用細石砼打粑出柱,間距雙向不大于2m(有坡度的房間應拉線,抹出坡度墩)。
-
④ 鋪設前應將基層濕潤,并在基底上刷一道素水泥漿或截面結合劑,隨刷隨鋪,從房間內退著往外鋪。
-
⑤ 用鐵鍬鋪細石砼,厚度略高于找平柱或墩,隨即用鐵篩子來回碾壓,表面形成漿狀為止,然后用手鐵板趕壓二遍,有坡度要求的應按設計要求坡度做。
-
⑥ 應在施工完成后12h左右灑水養(yǎng)護,嚴禁上人,養(yǎng)護(宜采用蓄水方式)期不少7d。
樓地面——樓地面起砂
原因分析
-
1、水泥砂漿拌和物的水灰比過大,表面強度低,不耐磨,同時稠度過大,在施工中產(chǎn)生較大的泌水,進一步降低地面的表面強度、硬度,影響地面的耐磨性能,完工后一經(jīng)走動磨損,就會起砂。
-
2、面層壓光的時間沒有掌握好,使水泥凝膠體的凝結結構遭到損傷和破壞,影響砂漿面層的表面強度和抗磨能力,容易產(chǎn)生起砂。
-
3、養(yǎng)護不當,使水泥砂漿早期脫水而影響強度和耐磨性能。4、面層施工結束后,在尚未達到一定強度的情況下就過早的行走和使用,或進行工種交叉施工,造成面層的表面損壞。
-
5、水泥砂漿地面在低溫下施工時,門窗洞口等未進行封閉,使水泥砂漿或地面面層早期受凍,強度降低,使用容易發(fā)生起砂現(xiàn)象。6、拌和物的原料不符合要求。水泥砂漿標號低或使用過期、受潮結塊的水泥,這種水泥活性差,影響地面的強度和耐磨性能;砂子的粒度過細,造成骨料沉淀和析水,降低地面的強度和耐磨性能,砂子的含泥量過大,也會影響水泥與砂子的粘結力,容易造成地面起砂。
防治措施:
-
1、嚴格控制水灰比,水泥砂漿的稠度不應大于3.5MM,并要攪拌均勻。
-
2、掌握好面層壓光的時間,水泥砂漿地面的抹壓工作應在控制在水泥初凝到終凝之間。面層正常的抹壓工作一般分三次進行:第一層應在面層鋪設后進行;第二次應在水泥初凝后進行,一般以上人時有輕微的腳印又不明顯的塌陷為宜(初凝為拌合后1~3h),主要是清除表面的氣泡、孔隙,將表面壓實、壓平整;第三次應嚴格掌握在水泥終凝之前,一般以上人時不出現(xiàn)腳印,或不明顯的腳印為宜(拌合后6~8h),主要是消除第二次抹壓后留下的抹紋和進一步閉塞毛細孔,使表面密實、光滑。
-
3、面層抹壓好后,應在常溫濕潤的條件下養(yǎng)護,養(yǎng)護要適時,一般在一晝夜后進行灑水養(yǎng)護或用草袋覆蓋后澆水養(yǎng)護。如果灑水過早易起皮,過晚則易產(chǎn)生裂紋或起砂。養(yǎng)護時間在常溫下一般不下于七晝夜,如采用礦渣水泥時,養(yǎng)護的時間一般不下于十晝夜。
-
4、水泥砂漿地面應盡量安排在室內粉刷完工后進行施工,以免對面層產(chǎn)生損壞和污染。如必須安排在其它裝飾工程之前施工時,應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地面的面層強度必須達到5Mpa以上時,才準許在上面行走或其它作業(yè),嚴禁在水泥地面上拌合砂漿或傾倒砂漿。
-
5、在低溫環(huán)境條件下施工水泥砂漿地面,應關閉好門窗,防止地面早期受凍。水泥砂漿地面施工環(huán)境溫度應在5℃以上。
-
6、水泥應優(yōu)選早期強度較高、水化熱高和凝結硬化過程中干縮值較小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標號不應低于325號,安定性好。過期、受潮結塊的水泥嚴禁使用。砂子應選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樓地面——管道、煙道后塞口滲水
原因分析
衛(wèi)生間、廚房給排水穿過樓板的套管未采用金屬套管,管道、煙道后塞口填充材料不符合規(guī)定。
防治措施
-
① 凡有返水要求的房間(如衛(wèi)生間)管道套管應加設帶止水環(huán)的金屬套管或塑料止水環(huán),安裝在陽臺、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應高出裝飾地面50㎜,底部應與板底相平,套管與管道之間的縫隙應用瀝青油麻填實,端面光滑。
-
② 套管與樓板、煙道與樓板的縫隙應用細石砼內摻微膨脹劑(板底撐模)搗實(分2次澆筑),縫隙≥50㎜應附設Φ6環(huán)形箍和板筋焊接,細石砼初凝后,蓄水養(yǎng)護不滲漏后再進行防水施工。
-
③ 套管、煙道后塞口處防水應加強。
樓地面——帶有地漏的地面倒泛水
原因分析
-
1、陽臺、外走廊、廁所、盥洗室等地面一般比室內地面低20~50MM,但有時設計一樣平,施工中又未按照有關的規(guī)定進行施工,造成地面積水。
-
2、地面標高抄平彈線不準確,施工中對有地漏的地面未按照規(guī)定要求的泛水坡度沖筋、刮平。
-
3、地漏安裝過高,形成其四周積水。
防治措施
-
1、必須控制陽臺、外走廊、浴室、廁所、盥洗室等地面的標高,應比室內地面低20~50MM。
-
2、施工中應首先保證地面基層標高、泛水坡度的準確性。做地面前,應以地漏處的標高為基準,順地漏方向做放射性的沖筋,找好坡度,用尺刮平。
-
3、安裝地漏時與土建密切配合,并應注意調整標高。地漏應相對地面低5~10MM,地漏處做成盤子形。
樓地面——樓梯踏步寬度和高度不一 陽角處開裂脫落
原因分析
-
1.結構施工階段踏步的高、寬尺寸偏差較大,粉刷面層時又未認真的彈線操作,而是隨高就低的進行抹面。
-
2.雖然彈了斜坡線,但沒有注意將級高和級寬等分一致。
-
3.踏步抹面基層比較干燥,致使粉面砂漿吃水過快,即影響抹面砂漿的強度增長,有降低了與基層的連接,造成日后裂縫、空鼓脫落。
-
4.基層清理不干凈,表面有浮灰等雜物起了隔離作用,降低了粘結力。
-
5.抹面砂漿過稀,砂漿在自重作用下產(chǎn)生向下滑墜的現(xiàn)象,特別是一次粉抹過后時,這種情況更易發(fā)生,這種極微小的向下滑力,用肉眼不易觀察到,但卻大大削弱了與基層的粘結效果,成為裂縫空鼓和脫落的潛在隱患。
-
6.抹面操作順序不當,若先抹平面,再抹立面,則平立面的結合不易緊密牢固,往往存在一條垂直的施工縫隙,經(jīng)頻繁走動就容易造成陽角裂縫、脫落等質量缺陷。
-
7.踏步抹面后養(yǎng)護不夠或不養(yǎng)護,或者開放交通過早,造成裂縫掉角脫落。
預防措施:
-
1.加強樓梯和臺階在結構施工的復尺檢查工作,使踏步的高度和寬度盡可能一致,偏差應控制在±10mm以內;
-
2.為確保踏步的位置正確和寬高度尺寸一致,抹踏步面層前應根據(jù)平臺標高和樓面標高先在側墻上彈一道踏步標準斜坡線,然后根據(jù)踏步數(shù)將斜線等分。這樣斜線上的等分各點即為踏步的陽角位置 ;
-
3.踏步抹灰前,應將基層清理干凈并充分灑水濕潤,最好提前1d進行灑水濕潤;
-
4.抹灰前應先刷一度素水泥漿結合層,水灰比應控制在0.4-0.5之間,并嚴格做到隨刷隨抹。
-
5.砂漿稠度應控制在3cm左右,一次粉抹厚度應控制在1cm之內;
-
6.踏步先抹立面,后抹平面,使平立面的接縫在水平方向并應將接縫搓壓緊密;
-
7.抹面完成后應加強養(yǎng)護,養(yǎng)護天數(shù)一般為7-14d養(yǎng)護期間應禁止行人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