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交底苗木草繩栽植
綠化是兗州市泗河搶險大道綠化工程的主題,必須按植物的生理學特征和生物學特征適時適地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和整體效果。
(1)綠化栽植應嚴格遵守綠化規(guī)范
(2)植物材料應根系發(fā)達、生長茁壯、植株豐滿、美觀,無病蟲害并符合設計要求的規(guī)格。
(3)凡從外省市購進的苗木,必須經過檢疫,方可栽植。
(4)施工人員接到設計圖紙后,應到現(xiàn)場了解地形、地物和障礙等情況,核對平面及標高,如有不符,應由設計單位做變更設計。
(5)定點植穴直徑大于60cm時,應標明中心及穴周界線,小于60cm時,可只標出中心位置。
(6)刨坑的位置應準確,以定點放線的木樁或灰點為依據,以定點位置為圓心,按照定坑徑劃一圓圈,作為刨坑范圍,刨坑時應把表土與底土分別放置。
(7)凡是土質不好,含有害物質白粉、瀝青、磚瓦、石塊等,或土質過粘、鹽堿,或硬鋪裝場地,均應進行樹穴換土并與好土層相接。喬木坑槽的有效土層至少100cm,灌木60cm,草坪與地被植物40cm。栽植前坑底需施10cm厚腐熟的有機肥。
(8)栽植前應按照設計圖紙核對苗木品種、規(guī)格、位置是否與設計相符。栽植苗木應保持垂直地面,不得傾斜,樹形好的一面朝著主要方向。規(guī)則是栽植時,栽植的行列應整齊,樹干應在一條線上。
(9)栽植填土應分層填實,深淺適合。苗木放入樹坑之前,應先檢查樹坑規(guī)格,凡不符合苗木根系要求時,應調整坑徑和深度后,方可栽植。苗木放進樹坑,應使苗根充分舒展,隨填土隨踏實,使根部與土壤緊密結合。
(10)栽植回填用土,不得有土塊、凍塊及雜物。
(11)新栽苗木應在24小時內澆透第一遍水,三天內澆第二遍水。澆水時應急注沖根,出現(xiàn)跑漏水。
(12)土壤下陷和樹木傾斜時,應及時扶正、培土。第一次澆水下滲時,應及時封堰,下次澆水開堰時,不得損傷根系。
根據本工程的特征,要求重點做好如下幾項工作:
1、栽植前的準備(施工作業(yè)面整理)
平整場地達到綠化要求,剔除一切危害植物生長的雜草、雜質、垃圾等,同時結合松土施加一定的有機肥作為基肥,為苗木的生長創(chuàng)造一個較好的土壤環(huán)境。
2、定點放線
規(guī)則式栽植的苗木利用經緯儀、水準儀、測繩等測量工具,根據圖紙的方格網,測量出苗木的種植部位。種植片狀灌木或片狀林,先放出綠地大樣位置,然后根據圖紙的種植密度定點放線,體現(xiàn)種植效果。
3、挖種植穴
在栽苗以前所定的灰點為中心向下挖穴,種植穴的大小依土球規(guī)格及根系情況而定,挖穴時上下口徑大小一致,避免挖成上大下小的錐形。
刨坑的質量標準:以定點放線的白灰為依據。綠籬為多行栽植的,刨坑寬度在20—25cm。
土質不好的地段、提前二至三天浸土。
刨坑時把表土與底土分別堆放,挖好后先填表土于坑底。在斜坡上刨坑時,做成平臺后再刨,以利做水盆澆水。
4、苗木栽植
苗木準備:苗木選擇除了根據設計剔除==提出對規(guī)格和樹形的要求外,要注意選擇長勢健旺、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樹形端正、根系發(fā)達的苗木。
起苗與包裝、苗木運輸:起苗時間和栽植時間緊密配合,做到隨起、隨運、隨栽、隨澆。起苗時常綠苗木帶完整的根團土球即帶好護心土,對特別難成活的樹種加大土球。裸根苗木根系完整,若運輸距離比較原,把根部沾泥漿、捆扎、或在外包塑料薄膜保濕,用蒲包或草袋包裹裝運以免根系失水。為減少水分蒸騰,提高移栽成活率,掘苗后裝車前進行粗略修剪。帶土球苗裝運時斜放碼齊,搬運時輕拿輕放。
5、定植
定植前必須經過修剪,定制方法是先將苗木的土球或根蔸放入種植穴內,使其居中培土后繞根莖一周做成環(huán)形的攔水圍堰,堰土拍壓緊實,不能松散。
帶土球的苗木:栽植前去掉草繩,并在樹穴底部填入種植土和肥料,中部略
第2 / 4頁
為突出一些,根據苗木原先的朝向進行栽植。
裸根的苗木:在栽植時采用“三埋二踩一提苗”的方法,使根系與新土密切結合,并踩實。
栽植質量達到如下標準:
Ⅰ規(guī)則種植時相鄰支柱規(guī)格搭配合理,高度、干徑、樹形相似、苗木直立不傾斜,并注意觀賞面的合理朝向。
Ⅱ方向性樹種與原移植地方向一致。
Ⅲ綠籬株行距均勻,樹形豐滿的側面向外。
Ⅳ栽植前根系噴1:10生根粉液,植后徑干、樹干進行噴霧保濕。
Ⅴ定植時根系舒展,填土分層踏實,植深與原種植線一致。
6、定植后的管理
栽植后的苗木為調節(jié)地上部分與地下部的水分、養(yǎng)分平衡要進行修剪。綠籬在栽后隨即進行修剪,并注意按設計要求修剪成形。
栽植較大的喬木時,定干高度一般為2m,主干明顯的,疏枝后側枝短截1/3,主干不明顯的可截干,分支點上留3-4個側枝,短截1/3,其余連同主干剪除。
灌木修剪,有主干的,保留3-5個主枝,短截1/2,注意樹冠整齊、對稱、圓滿。無主干的,保留4-5枝分布均勻的做主枝,太細太老的枝條齊根剪去,保留的短截1/2。
常綠樹修剪,剪除病枯枝、擇傷枝,再適疏剪。
較大的喬木定植后樹干支撐,以防澆水后大風吹倒苗木,栽后24小時內必須澆上第一遍水,且澆透,三天內澆第二遍水。根據不同樹種和天氣干旱情況掌握澆水次數,一般每隔10-15天澆一次。孤立樹栽好后,用木桿支撐樹干,以防樹木倒下。
7、成活后的養(yǎng)護管理
澆水:澆水量的大小和次數根據土壤干濕情況,季節(jié)、苗木本身的生長狀況和習性來決定。就全年來說,春季蒸發(fā)量大,澆水要勤,立秋之后,雨量增加,生長緩慢,少澆水。節(jié)每次的澆水量來說,以徹底澆透為原則。在一天中,在早晚澆水為好,不至于影響根系的活動。
施肥:施肥的方法分為土壤追肥和根外追肥兩種,所用的肥料主要有速效性
第3 / 4頁
有機肥和無機肥。土
壤追肥要薄肥勤施,要淺施和巧施。根外追肥又叫葉面噴肥,噴肥的時間以早晨和傍晚為好。依據苗木各物候期的特點進行,一般分為花前追肥、落花后追肥、花芽分化期追肥、后期追肥四次,對于觀花觀果的苗木,花后追肥與花芽分化期追肥較重要。施肥量大小根據不同的苗木由于其本身的生長習性和人們整形的目的不同,所采用的修剪方法也不同。
中耕除草:中耕可減少水分蒸發(fā),流通土壤內的空氣,促進土壤內養(yǎng)分的分解,中耕可同時除草,但除草不能代替中耕。在雨后或灌溉之后,沒有雜草也要進行中耕。對株行中間中耕應深些,植株近根除應淺些。除草可用人工機械除草和化學藥物除草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目前常用的藥劑有2,4-D、2,4,5-T、MH等
病蟲害防治:病蟲害防治是苗木生長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防治中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最好能在病蟲害發(fā)生的初期把它們控制住并徹底消滅掉。為此,創(chuàng)造良好的栽培條件,選擇抗病蟲力強的優(yōu)良品種,實行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進行嚴格的苗木消毒和檢疫,做好藥劑防治工作,做到“治早、治小、治了”。
- 上一篇:喬木種植的草繩施工方法
- 下一篇:綠化苗木草繩栽植作業(yè)指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