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城市大孔村的草繩編織產業(yè)

日前,楚天都市報小編在湯池鎮(zhèn)大孔村看到,村民房前屋后都堆滿了稻草垛。走進村民胡愛平家的后院,他的妻子高想芝正在編織機旁,忙著“編織”草繩(如圖)。只見她將適量的稻草插入兩個喂料口,不到5分鐘,剛絞好的草繩穿過隔環(huán)纏繞在木盤上,就編成了一大卷草繩。
高想芝介紹,她一天可以絞二三十捆,一捆可以賣五六塊錢,每天收入一百四五十元錢,“行情好的時候,一個月可以賺四五千塊錢,既照顧了孩子,又照顧了家庭。”
據了解,大孔村地處漢川、天門、應城交界處,水源條件不好,是應城市58個重點貧困村之一,編草繩是這里唯一的致富“產業(yè)”。
一開始,大孔村的人都是用手工編織草繩。2001年,村里有人買回來起草機和絞草機,漸漸地,村里人陸續(xù)加入編草繩的隊伍。如今,全村245戶1034人,80%的村民家里有絞草機。
這么多草繩,現在還有人要嗎?村支書楊成牛說,肯定有人要,但是目前渠道還不夠暢通,“農戶編的繩子靠販子轉賣進入市場,多少錢繩販子說了算。”他希望利用互聯網+,打造電商平臺,讓村里的繩子直接對接市場。
據了解,用稻草繩包扎苗木,可起到保溫保濕的作用,比起其他材料來,稻草繩既經濟又環(huán)保,深受園林公司歡迎。此外,稻草繩還可用于琉璃瓦、陶瓷、水暖、五金機械鑄件等易碎物品的防震包裝,市場需求量巨大。
湯池鎮(zhèn)團委書記、扶貧辦主任李華雪說,編繩這一產業(yè),讓大孔村每個家庭每年增收1.5萬元至2萬元,全村每年增收200萬元左右。目前,鎮(zhèn)政府正在幫助大孔村成立草繩編織協會,著手注冊商標,進一步支持這一產業(yè)發(fā)展壯大。
- 上一篇:劉家打麻繩、草繩
- 下一篇:“膠帶蔬果”或含毒存隱患 草繩捆扎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