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防水工程草袋作業(yè)指導
草編產(chǎn)品:草支墊,草袋,草簾,草繩 聯(lián)系人:張經(jīng)理 銷售電話:15937370357 點擊: 字號:大中小
適用于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地下防水工程。
1、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間,地下水位應降低至防水工程底部最低標高以下,不小于300mm,直至防水工程全部完成為止。
2、基坑周圍應設排水系統(tǒng),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
3、基坑中不應積水,如有積水,應予排除,嚴禁帶水或帶泥漿進行防水工程施工。
4、施工前,按工藝標準及設計要求,編制相應的施工方案;施工期間各工種應相互協(xié)調(diào),密切配合;施工完成后,注意產(chǎn)品保護,不應損壞。
5、防水工程所用原材料必須符合工藝標準的規(guī)定,并具有出廠合格證或檢驗資料,必要時應予復驗。施工配合比應經(jīng)試驗確定,不得任意改變。
6、對有電器設備的地下工程,在防水層施工時應將電源臨時切斷,或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7、對施工照明用電應將電壓降至36V以下,使用電動工具應采取安全措施。
防水混凝土結(jié)構(gòu)
一、施工準備
1、材料
⑴水泥:標號不宜低于425號,品種宜用普通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zhì)硅酸鹽水泥、粉煤灰質(zhì)硅酸鹽水泥。如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必須摻用外加劑,以降低泄水率。如遇有受侵蝕性介質(zhì)作用時,應按設計要求選用水泥。
⑵砂、石:技術(shù)指標除應符合(JGJ52—92)和(JGJ53—92)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
石子最大粒徑不宜大于40mm,所含泥土不得呈塊狀或包裹石子表面,且不得大于1%,吸水率不得大于1.5%。
⑶摻合料:粉煤灰品質(zhì)在Ⅱ級以上,摻量經(jīng)試驗確定。
⑷外加劑: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采用減水劑、加氣劑、防水劑及膨脹劑等。
⑸水:不含有害物質(zhì)的潔凈水。
2、作業(yè)條件
⑴完成鋼筋、管道預埋件的隱蔽工程驗收工作。固定模板的螺栓必須穿過混凝土墻時,應采取止水措施。
止水的方法:穿墻螺栓(外加PVC套管)上,加焊止水環(huán),止水環(huán)必須滿焊。第二預留管道、預埋件穿過混凝土時,采取螺栓加堵頭(見圖4—1、圖4—2)。
⑵防水混凝土結(jié)構(gòu)施工時,木模板應提前澆水濕潤,并將落在模
板內(nèi)的雜物清除干凈,結(jié)構(gòu)內(nèi)部設置的鋼筋及鐵絲不得接觸模板。
⑶選定配合比時,防水混凝土應通過試驗確定,其設計等級應提高0.2MPa,其他各項技術(shù)指標應符合規(guī)定:
1)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摻有活性粉細料時,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
2)含砂率為35%~40%;灰砂比宜為1:2~1:2.5;
3)水灰比不宜大于0.6;
4)塌落度不大于50mm,若摻用外加劑或采用泵送混凝土時,不受此限。
5)摻用引氣型外加劑的防水混凝土,其含氣量應控制在3%~5%。
二、操作工藝
1、混凝土攪拌
必須嚴格按試驗室的配合比通知單投料,按石子、水泥、砂順序裝入上料斗內(nèi), 先干拌0.5~1min再加水,加水后攪拌時間不應小于2min,塌落度控制在30~50mm之間,一般為30mm左右。散裝水泥、砂、石務必每車過稱。雨季施工期間對砂、石每天測定含水率,以便調(diào)整用水量。
2、混凝土運輸
混凝土從攪拌機卸料后,應及時運至澆灌地點。當有離析泌水產(chǎn)生時,應在入模前進行二次攪拌。在高氣溫環(huán)境下,要特別掌握運輸造成塌落度損失。為此,可在攪拌時預先增加估計損失量,也可以采用緩凝型減水劑調(diào)節(jié)。
3、混凝土澆灌
⑴混凝土入模時的自由傾落高度不應超過2m,超高時應用串筒、溜槽下落等辦法降低自由傾落高度,或在柱模中部開“生口”板,以降低自由傾落高度。
⑵防水混凝土施工,應采用機械振搗,以達到表面泛漿無氣泡排出為度,插點間距應不大于50cm,嚴防漏振,欠振或過振。鋼筋過密結(jié)構(gòu)斷面較小的部位,或大體積混凝土,嚴格按分層澆灌、分層振搗(分層厚度不宜大于300mm)的原則連續(xù)進行,在下面一層混凝土初凝前,就應接著澆灌上一層。
⑶在澆灌地點按有關規(guī)定制作抗壓、抗?jié)B混凝土試塊。
4、施工縫的位置及接縫形式
⑴防水混凝土應連續(xù)施工,底板、頂板宜少留施工縫。墻體水平施工縫,不應留在剪力或彎矩最大處或底板與墻交接處,其位置應留在高出底板不小于200mm處的墻體上。如墻體留垂直施工縫,應留在結(jié)構(gòu)變形縫、后澆縫處,并應在接縫部位埋設橡膠或鋼板止水片。
⑵墻體水平施工縫接縫形式見圖4—3。

墻厚在300mm以上時,可選用各種形式水平縫,當墻厚小于300mm時,可采用高低縫或平直縫加止水片。迎水面在低縫處,即外墻面做成低臺階。止水片設計無要求時在平縫中間埋厚3~4mm、寬400mm的鋼板,鋼板搭接處用電弧焊連接封閉。
⑶施工縫新舊混凝土接搓處,繼續(xù)澆灌前將其表面鑿毛,清除浮漿和雜物,使之露出石子,用水沖洗干凈后保持濕潤,鋪一層20~25mm厚防水(1:1)水泥砂漿,與墻體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漿或高砂率混凝土,然后才能澆灌防水混凝土。
5、養(yǎng)護
常溫下混凝土澆灌完后4~6h(小時)內(nèi)必須覆蓋并澆水養(yǎng)護,3d(天)內(nèi)每天澆水4~6次,3d(天)后每天澆水2~3次,養(yǎng)護時間不少于14d(天)。 墻體澆灌3d后將側(cè)模松開,宜在側(cè)模與混凝土表面縫隙中澆水,以保持濕潤。
6、冬期施工
廣州地區(qū)的冬天施工,大都在零上溫度,只有極短時間會接近零度,故養(yǎng)護和保溫工作可結(jié)合進行,一般可在混凝土表面覆蓋濕草袋,上鋪塑料薄膜保持濕度,再輔以干草袋保溫。養(yǎng)護中須隨時掌握濕度的變化情況。拆模時結(jié)構(gòu)表面溫度與周圍氣溫的溫差不得超過15℃。
三、質(zhì)量標準
1、保證項目
⑴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劑及預埋件等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guī)定。
⑵防水混凝土必須密實,其抗壓強度和抗?jié)B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抗?jié)B要求一般大于0.6MPa(S6)。
⑶施工縫、變形縫、止水片(帶)、穿墻管件、支模鐵件等設置和構(gòu)造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guī)范規(guī)定,嚴禁有滲漏。
2、基本項目
混凝土外觀檢查表面應平整,無露筋、蜂窩等缺陷,預埋件的位置、標高正確。
3、允許偏差。
防水混凝土的允許偏差見表4—1。

四、施工注意事項
1、避免工程質(zhì)量通病
⑴蜂窩、麻面的造成原因是振搗不當、脫模早,模板干燥、模板縫隙偏大漏漿所致。
⑵造成孔洞的原因是漏振。當管道密集、預埋件和鋼筋過密處澆灌混凝土有困難時,應采用相同抗?jié)B等級的細石混凝土澆灌。大管徑套管或面積大的預埋鋼板應設澆灌振搗孔,以便于澆灌、振搗、排氣。
⑶滲水、漏水是由于施工縫接槎未處理好或施工中漏振、隨意加水、水灰比不準等操作原因造成。應嚴格控制加水量,按工藝標準要求振搗密實,并認真處理好施工縫。
2、主要安全技術(shù)措施
⑴鋼質(zhì)大模板安裝完畢后,應增設導電措施,并與地線相接,防止機電設備漏電傷人。
⑵板與梁模板拆除時,混凝土的強度如設計無規(guī)定時,應符合(GBJ50204─92)第2.4.1條表2.4.1規(guī)定。
3、產(chǎn)品保護
⑴保護鋼筋、模板的位置正確,不得踩踏鋼筋和避免模板變位。
⑵在拆模板或吊運其他物件時,不得碰壞施工縫及損壞止水帶。
⑶保護好穿墻管、電線管。電線盒及預埋件的位置,防止振搗時預埋件位移。
水泥砂漿防水層
水泥砂漿防水層的一般規(guī)定:
1、基層表面應平整、堅實、粗糙、清潔、剛性多層(五皮式)水泥漿防水層要求表面充分濕潤,無積水。
2、剛性多層作法防水層,在迎水面宜用五層交叉抹面作法,在背水面宜用四層交叉抹面作法。
3、摻外加劑的水泥砂漿防水層不論迎水面或背水面均須分兩層鋪抹,表面應壓光,總厚度不應小于20mm。
4、水泥砂漿的稠度宜控制在70~80mm,水泥砂漿應隨拌隨用。
5、結(jié)構(gòu)陰陽角處,均應做成園角,園弧半徑一般陰角為50mm,陽角為10mm。
6、防水層的施工縫需留斜坡階段形槎,并應依照層次操作順序連續(xù)施工,層層搭接緊密。留槎的位置一般宜留在地面上,亦可在墻面上,但須離開陰陽角200mm處。
五皮式水泥砂漿防水層施工(剛性多層做法)
一、施工準備
1、材料
⑴水泥:宜用325號以上的普通硅酸鹽水泥、膨脹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如遇有侵蝕介質(zhì)作用時應按設計要求選用。
⑵砂:宜用中砂,不得含有雜物,含泥量不得超過3%,不得含有垃圾、草根等有機雜物;粒徑大于3mm的砂在使用前應篩除。
⑶外加劑:宜采用減水劑、早強劑等外加劑外,亦可摻入有機硅防水劑和水玻璃礬類防水促凝劑。
2、作業(yè)條件
⑴地下室預留孔洞及排水管道安裝完畢,并辦理隱蔽驗收手續(xù)。
⑵混凝土墻、地面,如有蜂窩及松散要剔除,后澆帶、施工縫要鑿毛,用水沖刷干凈。先涂素水泥漿(1:1水泥漿摻10%107膠薄涂一層)一層2mm,然后用1:3水泥砂漿找平或用1:2干硬性水泥砂漿填壓實,表面有油污應用10%濃度的燒堿(氫氧化納)溶液刷洗干凈。
⑶混合砂砌筑的磚墻上抹防水層時,必須在砌磚時劃縫,深度為8~10mm。
⑷預埋件、預埋管道露出基層時必須在其周圍剔成20~30mm寬、50~60mm深的溝槽,用1:2干硬性水泥砂漿填壓實。
⑸混凝土基層處理
1)、新建混凝土工程,宜做成粗糙面,拆模后立即用鋼絲刷將光滑的混凝土表面刷毛,并在抹面前澆水沖刷干凈。
2)、舊混凝土工程補做防水層時,需用鉆子、鑿、鋼絲刷將表面鑿毛,清理干凈后再沖水,刷洗干凈。
3)、表面凹凸不平、蜂窩孔洞應根據(jù)不同情況分別進行處理。
4)、混凝土結(jié)構(gòu)的施工縫按構(gòu)造施工,要沿縫剔成“V”形斜坡槽;用水沖洗后,再用素灰打底、水泥砂漿壓實抹干。槽深一般在10mm左右,見圖4-4。

⑹磚砌體基層處理:對于新砌體,應將其表面殘留的砂漿等污物清除干凈,并澆水沖洗。對于舊砌體,要將其表面酥松表皮及砂漿等污物清理干凈。
⑺灰漿的配合比和拌制
1)、灰漿的配合比
灰膏:水灰比為0.37~0.4,標準圓錐體體沉入深度為70mm。
水泥漿:水灰比為0.55~0.60。
水泥砂漿:灰砂比1:1.5~2.5,水灰比為o.40~0.50左右,標準圓錐體沉入深度為75~80mm。
2)、灰漿的拌制
灰漿的拌制以機械攪拌為宜,亦可用人工攪拌。拌合時要嚴格按照配合比加料,拌合要均勻一致,水泥砂漿應隨拌隨用。
拌合好的灰漿,存放時間控制為:普通硅酸鹽水泥砂漿,當氣溫為5~20℃時,不應超過60min;當氣溫為20~35℃時,不應超過45min。礦渣硅酸鹽水泥和火山灰硅酸鹽水泥砂漿,相應溫度情況下分別不應超過90min和50min。
二、操作工藝
1、混凝土頂板與墻面五層防水層操作
第一層:水泥漿層,厚2mm。先抹一遍1mm厚水泥漿,用鐵抹子(灰匙)往返用力壓抹,填實基層表面的孔隙,隨即在其表面再抹一道厚1mm的水泥漿找平層,并用濕毛刷在水泥漿層表面按順序輕輕涂刷一遍。
第二層:水泥砂漿層,厚4~5mm。在水泥漿層初凝時抹水泥砂漿層,抹壓力度以使砂漿層薄薄壓入水泥漿層為宜。抹完后,在砂漿初凝時用橫掃按順序向一個方向掃出橫向條紋。
第三層:水泥漿層,厚2mm。在第二層水泥砂漿層凝固并具有一定強度(一般隔12h),適當澆水濕潤,分次用鐵抹子壓實,一般抹壓3~4次為宜,其方法同第一層。
第四層:水泥砂漿,厚4~5mm。在第三層凝結(jié)前,按照第二層的施工方法進行,抹壓后不掃條紋,而是在砂漿初凝前,分次抹壓3~4遍,最后再壓光。
第五層:水泥漿層,厚1mm。在第四層水泥砂漿抹壓兩遍后,用毛刷均勻地將水泥漿涂刷在第四層表面,隨第四層抹實壓光。
五層抹面法主要用于防水工程的迎水面,而背面則用四層抹面法
即可。
2、磚墻面防水層的操作
第一層是刷水泥漿一遍,厚度約為1mm,用毛刷往返涂刷均勻。涂刷后,再抹第二、三、四層等,其操作方法與混凝土基層防水層相
同。
3、地面防水層的操作
地面防水層操作與墻面、頂板操作不同的地方是,水泥漿層不采用刮抹的方法,而是把拌合好的水泥漿倒在地面上,用刷往返用力涂刷均勻,第二、四層是水泥漿層初凝前后把拌合好的水泥砂漿層按厚度要求均勻鋪上,按墻面、頂板操作要求抹壓,各層厚度均與墻面、頂板防水層相同。
4、養(yǎng)護
⑴環(huán)境陰涼、潮濕的地下室、地下溝道等,可以不必澆水養(yǎng)護。
⑵一般情況,防水層終凝后,每隔4h澆水一次,保持防水層表面經(jīng)常濕潤。防水的養(yǎng)護期一般為14d。在通風良好及有陽光照射的地方,應在防水層上覆蓋濕草席、麻袋等。
三、質(zhì)量標準
1、保證項目
⑴原材料、外加劑配合比及其分層做法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guī)范規(guī)定。
⑵水泥砂漿防水層與基層必須結(jié)合牢固,無空鼓。
2、基本項目
⑴外觀表面平整,密實,無裂紋、起砂、麻面等缺陷,陰陽角呈圓弧形或鈍角,尺寸符合要求。
⑵留槎位置正確,按層次順序操作,層層搭接緊密。修補空鼓、裂縫時,將空鼓處的防水層剔成斜坡形。
3、檢評標準
按照本節(jié)質(zhì)量標準的規(guī)定,用觀察和尺量方法檢查。
四、施工注意事項
1、避免工程質(zhì)量通病
⑴空鼓:基層污染物未處理好或刷水泥漿前基層表面未進行鑿毛。
⑵裂紋:配合比不當或稱料不準,早期干燥脫水,后期養(yǎng)護不當,施工時壓實、壓光不好等,會產(chǎn)生裂紋。
⑶滲漏:各層抹灰時間掌握不當,層間施工間隔時間短,出現(xiàn)流墜,或水泥漿抹上后干得太快,抹面層砂漿粘結(jié)不牢造成滲水;接槎、穿墻及樓板管洞處理不好易造成局部滲漏。
2、主要安全技術(shù)措施
參照本章第一節(jié)規(guī)定中有關內(nèi)容。
3、產(chǎn)品保護
⑴抹灰棚架要離開墻面200mm,拆棚架時不得碰壞棱角及墻。
⑵抹完防水砂漿的防水面,在24h內(nèi)嚴禁上人踩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