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發(fā)展傳統(tǒng)的打苫子、織草繩產業(yè)
當前,今年的夏收已接近尾聲,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麥收時節(jié),市田間地頭再也不見“狼煙四起”,藍天白云成為常態(tài)。
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臨沂市小麥收割工作已基本完成,根據國家環(huán)保衛(wèi)星和國家氣象衛(wèi)星監(jiān)測顯示,臨沂市目前尚未發(fā)現一起稻草焚燒火點。
收割+打捆+滅茬
農機作業(yè)新模式不給焚燒可乘之機
今夏麥收,農機化作業(yè)成主要方式,其中郯城縣探索出了“1+1+1”的農機作業(yè)新模式。所謂“1+1+1”指的是1臺小麥收割機+1臺稻草撿拾打捆機+1臺滅茬翻土機具,此舉有效解決了稻草田間焚燒,實現了稻草綜合利用由“堵”為主向以“疏”為主的根本性轉變,為全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提供了一條可復制、可借鑒的稻草機械化綜合利用的新路子。
集中收儲
稻草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市、縣、鄉(xiāng)各級今夏共投入2億多元,建立稻草收儲中心300余個,新購稻草打捆機620臺,完成稻草切碎還田300多萬畝,稻草打捆收儲利用100多萬畝,加上稻草的飼料化、能源化等利用,全市的稻草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
以用促禁
今年建100處稻草收儲、打捆點
在《2016年臨沂市稻草禁燒與利用工作實施方案》中,記者了解到,我市大力推進農作物稻草粉碎機械化還田作肥料、青貯發(fā)酵做飼料、養(yǎng)殖食用菌做基料、加工轉化做原料等綜合利用,推廣稻草沼氣、稻草固化、生物質發(fā)電等稻草清潔能源化利用技術,擴大稻草消化量,做到變廢為寶,實現“以用促禁”。
2016年我市建設稻草收儲、打捆點100處;推廣合作社小麥切碎還田40萬畝,玉米切碎還田30萬畝;計劃青貯農作物稻草12萬噸,新建青貯池17.16萬立方米。
對秋季玉米,除擴大機械切碎還田外,將重點通過扶持大型養(yǎng)殖企業(yè)、養(yǎng)殖大戶建設青貯池,引導養(yǎng)殖企業(yè)、養(yǎng)殖大戶與農戶簽訂稻草利用合同,組織好稻草青貯飼料化利用。對于水稻稻草,將繼續(xù)組織、引導農民發(fā)展傳統(tǒng)的打苫子、織草繩產業(yè)。同時,加快推進稻草清潔能源化利用工程,進一步搞好稻草沼氣化、稻草固化、稻草熱解氣化等技術應用。
疏堵結合 變廢為寶
史上最嚴禁燒令下,稻草都去哪兒了?
今年6月初,我市下發(fā)文件,全面禁止稻草露天焚燒,加快推進稻草綜合利用步伐,促進我市現代農業(yè)發(fā)展。在這一被稱為“史上最嚴禁燒令”的政策下,稻草不僅變廢為寶,而且成為不少村民致富的新門路。
智能化農機作業(yè)讓稻草有了好去處
實時監(jiān)控、軌跡回放、作業(yè)量統(tǒng)計、作業(yè)質量分析以及作業(yè)區(qū)界分析等功能一目了然,機主姓名、聯系方式、機械運轉情況等都可以一鍵了解……在蘭陵縣三超農機化服務合作社,記者在該系統(tǒng)的監(jiān)控視頻中看到,合作社內的百余臺大型農業(yè)機械,都可以通過該系統(tǒng)進行管理、調度。據合作社理事長馮超介紹,今年,該合作社新上60臺打捆機、61臺深耕機、20臺專業(yè)抱車以及20臺大型摟草機,完成了20萬畝小麥的收割工作,作業(yè)半徑覆蓋蘭陵、郯城、河東等多個縣區(qū)。
“我們收儲的5萬多噸稻草都有很好的去向。”馮超說,好的稻草被送到了造紙廠或養(yǎng)殖場,差點的被送到稻草氣化站,通過炭化熱分解制造生物燃氣,成色最差的就被用于沼氣池,沼渣和沼液還可以生產有機肥,“只要用好了,稻草全身都是寶。”
占地約30畝的收儲中心今夏就收了3萬畝稻草
14日上午,蘭陵縣南橋鎮(zhèn)稻草收儲中心內稻草堆積如山,與田間地頭的稻草相比,這里的稻草被均勻地打捆成數百斤不等的塊狀或者圓柱狀,蔚為壯觀。蘭陵縣南橋鎮(zhèn)魯信農機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潘國鋒介紹說,該收儲中心占地約30畝,今年入夏,這里共收儲了大致相當于3萬畝面積小麥的稻草量。今年66歲的農民潘鴻飛告訴記者,收割完自家的5畝小麥后,他就干起運送稻草的活,每運送一車稻草到收儲中心都能掙到不少的收入。
同樣,在郯城縣云峰稻草存儲轉運中心,一輛輛運送稻草的大車以及前來送稻草的三輪車等出入中心,熱鬧非凡。據該中心負責人姜云峰介紹,他的這個轉運中心每天都有五六百噸被送到省內的幾家造紙廠,解決了稻草焚燒隱患的同時,還帶來不菲的收入。
兩畝半麥秸可壓縮成洗衣機大小
昔日麥秸沒地兒放如今搶著送打包廠
就在幾天前,臨沂經開區(qū)梅家埠街道后余墩村的種糧大戶陳香明剛剛收完了25畝小麥,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往年都被當做垃圾的麥秸今年成了香餑餑,村委統(tǒng)一為大家物色了一隊專門回收麥秸的工人,種糧戶不用花一分錢便能把麥秸全部清理完畢。”陳香明高興地說,往年,麥秸往往被堆在田間地頭,其中不乏排水溝,每次汛期來臨水位暴漲,麥秸被沖得到處都是,被太陽曬過后,發(fā)出陣陣霉味,最令人頭疼。
那麥秸被送到哪兒了呢?在陳香明的指引下,15日,記者來到了梅家埠街道辦事處稻草打包廠。記者了解到,這家打包廠可為周邊20多個村種糧戶提供服務,別看打包廠內只有一臺機器,但一天能處理2000畝稻草,兩畝半的麥秸經打包處理后,就被壓縮成長寬高分別為1.2米、0.9米、0.9米的長方體,與普通洗衣機大小相似,重量卻能達到800斤。往往一大車麥秸拉來,經打包處理后能被壓縮至1-3塊麥秸團。如果種植戶自己運到打包廠,每畝還可享受30元的補貼。
建稻草打包點一次補貼10萬元
覓得致富新商機村民自建打包廠
梅家埠街道辦事處農業(yè)辦副主任李明華說,街道辦成立了9個稻草禁燒指揮部,并將其設在田間地頭,嚴格落實“屬地管理”,實行網格化管理,機關人員包村,村干部包片,24小時值守,借助村村響大喇叭等形式加強宣傳教育,實現監(jiān)管全覆蓋、無死角。
“在稻草禁燒政策落實方面,光靠堵不行,還需要疏導。”李明華說,今年麥收前,街道鼓勵農戶建立稻草打包點,并對合格機構一次性補貼10萬元。
正是如此,后余墩村陳如濤瞅到了商機,第一時間成立了梅家埠街道辦事處稻草打包廠,經過近2個多月的籌備,6月初正式開業(yè)運行,在短短的10多天麥收時間里,陳如濤的稻草打包廠共打包900多噸麥秸。
現在陳如濤的打包廠已與聊城一家造紙廠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對方以280元/噸的價格收購打包后的稻草,不僅提高了稻草利用率,還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經開區(qū)農林畜牧機械局副局長陳凱華說,為做好稻草禁燒與綜合利用工作,開發(fā)區(qū)投入300余萬元,其中給予梅家埠街道和朝陽街道兩個打包機廠共補貼20萬元,同時對全區(qū)農作物補貼40元/畝。
- 上一篇:湖南省積極推廣稻草編制草繩技術
- 下一篇:免費領取生產設備生產草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