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薛城區(qū)福泉小區(qū)的居民劉女士在城區(qū)一農貿市場購買了一捆香椿,原本打算嘗嘗鮮,可是讓劉女士沒有想到的是,買來的香椿其中竟然暗藏貓膩。
據劉女士介紹,3月7日一大早,她在薛城區(qū)四季春市場購買了一捆香椿,因為女兒想吃,雖然56元一斤的香椿比較貴,但劉女士還是咬了咬牙買了一小把。
據劉女士介紹,當天在購買香椿的時候,攤主告知劉女士,香椿只能按“捆”拿。劉女士在千挑萬選中,選中了一捆相對較輕的香椿。劉女士很清楚的記得,一小把香椿花了足足13元,攤主告知劉女士這些香椿完全可以做一道菜。
雖然香椿的價格不低,但是因為女兒愛吃,劉女士也算是能夠接受。可是中午做飯收拾香椿的時候劉女士卻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不妥之處。“這一小捆香椿才4兩多,可是捆綁香椿的草繩卻很粗。”細心的劉女士把草繩從香椿上拿下之后,放在自己的電子秤上稱了一下,草繩竟然有1兩多重。
不僅如此,劉女士在被捆綁起來的香椿里竟然看到,在中間位置竟然有老香椿樹枝在冒充香椿出售。“香椿根部本身就有些老,不算這些被切掉的老香椿,就這些草繩和冒充物足足有一兩半,如此算來,這無形中就是在多花錢。”劉女士粗略計算了一下,她買的28元一斤的香椿,一斤多花了五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