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從最不起眼的草繩生產干起
如皋市東陳鎮(zhèn)雪洪村副書記陳飛,7年來,他從最不起眼的草繩生產干起,一步一個腳印,如今唱響了大米種植的“有機進行曲”。
“我是學農的,到農村基層去是我的最佳選擇!”7年前,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陳飛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大學生村官這條路。
初來乍到的陳飛就遇到了稻草禁燒難題。稻草白白燒掉還產生污染,怎樣才能把稻草變廢為寶呢?終于,“靈感”迸發(fā)出來:“花木運輸等農產品物流包裝時多用草繩捆綁,我們何不用稻草生產草繩?”說試就試,陳飛聯(lián)系了幾個村民買草繩機。當年全村就有15戶村民購進草繩機,每戶消化5畝田稻草,年底喜獲2500元收入。嫌棄的稻草成了搖錢樹,村民們都親切地稱陳飛為“草繩村官”。
農學科班出身的陳飛對田地有著特殊的感情,一有時間便去田間地頭察看莊稼長勢。“舌尖上的安全迫在眉睫!自己當了村官,還能聽任村民將施用過農藥的稻谷往外賣嗎?”陳飛一心想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要是所有的田地都不用化肥農藥,轉而生產純天然有機米,那就不是問題了呀?”
不過,要實施卻是有一番難度的。一番商議討論之后,方案最后敲定:農戶把田轉包出去,每年每畝凈得1200元,國鋒服務專業(yè)合作社每年每畝收入300至400元。第一期參與的65家農戶當場簽字,土地流轉一炮打響,成了全鎮(zhèn)其它村效仿的榜樣。
就這樣,華日有機稻米基地也正式掛牌。經過3年的水土凈化,華日牌有機米走上了城里人的餐桌,“草繩村官”終于奏響了他的“有機米進行曲”。
- 上一篇:江蘇海安真正稻夫的搓草繩機
- 下一篇:綠化用草繩使用量不斷加大價格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