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一根草繩
在以前沒有塑料袋這種“上世紀最失敗的發(fā)明”,草繩的使用非常普遍,賣肉的在肉上綁一根草繩,賣菜的在蔬菜上綁一根草繩,就連賣孩子的也在頭上插一根稻草。草繩的價格就隨著物品的價格相同,他們的利潤不是物品,而是草繩。
我們又何嘗不是一根草繩。

小學沒畢業(yè),退學,到社會上找份工作,幾乎不可能,如果能找到也是服務員、售貨員之類的,為了改變現狀,拼命地學一門手藝,行行出狀元嘛!后來我們都成了一個統一的稱呼“李師傅”、“趙師傅”“老王”,憑著這份手藝養(yǎng)家糊口,但真心感覺到生活的艱辛、世事的蹉跎。
人是容易滿足的,吃兩口熱飯,喝兩口小酒,一天就這樣過去了,打開電視,跟著一群瘋子傻樂一會兒,瞇一瞇做起了美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把這種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但是我們哪里知道,孩子根本不屬于我們??!他們也有自己的草繩!
學生經常的一句口頭禪:誰不想考清華北大??!是啊,考上清華北大不僅是自己的前途有了光明,還有給父母甚至家族帶來了榮光。有些事猶如“禿子頭上的虱子”,學生也知道,但是他們能有什么辦法,就算是看到自己頭上插著的草繩,也沒有呼喊的力氣。

習慣使得每一名處在學習深淵的學生無力改變,看不到希望,有的甚至是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開啟混日子模式。習慣的力量有時候是大于一切的,習慣是人思維固化,習慣讓我們的大腦反應遲鈍,就好像喝醉酒的人在寒冷的冬夜會“熱”的脫衣服一樣,一切都只是一種感受。
任何人的差別有時候只差一小步,這一小步是覺醒。覺醒的人生如同佛光,雖只有一閃,但也足以產生巨大的能量,這種爆發(fā)時的能量可以支撐一個人走的更遠,達到人生巔峰。
馬云復讀三年,李陽也是復讀三年,他們的沉潛最終帶來的是一種覺醒。

社會有其公認的價值觀,也是主流意識,普遍認為大學生比高中生找工作要容易一些,前途更光明一些,不是因為大學生比高中生更高更帥,而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綁在了那個燙金文憑上。
- 上一篇:草繩上 的童年
- 下一篇:“東升草繩織編”編實脫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