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簾”
草編產(chǎn)品:草支墊,草袋,草簾,草繩 聯(lián)系人:張經(jīng)理 銷售電話:15937370357 點擊: 字號:大中小
故鄉(xiāng)雖在北方,但由于靠河,也種植水稻。秋風拂過,稻浪滾滾,農(nóng)人們揮動鐮刀收割水稻,辛苦著也喜悅著。忙完秋收,稻谷歸倉,清閑的冬日漸漸來臨了。
冬日里的田野和鄉(xiāng)村有點蕭瑟,失去了往日里的色彩。這時節(jié),故鄉(xiāng)村莊里家家戶戶院落里都堆滿了曬干的稻草,它們是農(nóng)人們生火做飯的燃料。八十年代中期鄉(xiāng)村人依舊被貧窮籠罩著,即使是清閑冬日,人們也在尋思著掙錢的門路。不知誰家?guī)硇畔ⅲ切┥鹱鲲埖牡静菘梢约庸こ?a href='http://m.mediapena.com/case/dapengcaolian/7.html' target='_blank'>草簾子,可以變廢為寶,賣錢增加收入。據(jù)說當時城市工地大搞建設(shè),需要收購很多稻草簾來保護新建的墻壁、新鋪的路面。消息不脛而走,村民們紛紛仿效學(xué)習(xí),于是整個村子掀起了人工編織草簾的熱潮。
村民們將編織草簾叫做“打草簾”,自家的院子便是“打草簾”的陣地。制作草簾前首先要做好準備工作,除了整理好的稻草,還需要一些大鐵釘和大量塑料繩。選好場地,按照草簾的定制長度,上下對稱在地上分別砸入七八個大鐵釘,大鐵釘之間的間距大約有半尺左右。將長長的塑料繩順著大鐵釘順時針或者逆時針圍繞,上下對齊繃直,緊貼地面,七八條“縱線”便呈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然后在上方鐵釘上再各綁一條塑料繩,作為“活線”,所有的準備便算完成了。
“打草簾”開始時,人們需蹲下或半跪著,兩手配合完成制作。人們一手各抓一把齊整的稻草,頭對頭相互疊壓在縱的塑料繩上,然后拽動活線讓其與縱線纏繞,用力拉動活線,松散的稻草便被繩線結(jié)實固定捆綁在一起。抓稻草,繩線纏繞,一次、十次、百次,這樣的動作要不斷重復(fù),直至編織完成。當?shù)静菥幙椀较路借F釘處時,人們便結(jié)上死扣,用剪刀剪斷多余的塑料繩,稻草簾便算制作完畢。
手工“打草簾”程序并不復(fù)雜,但它是個功夫活兒,很費時費力。編織一個稻草簾大約需要半小時左右,人們往往連續(xù)制作七八個才會休息。長時間的彎腰伏背勞作,往往讓人腰酸背痛;而且稻草的摩擦和塑料繩的拉拽,對手的損害極為嚴重,常見其青腫開裂,鄉(xiāng)民在冬日苦不堪言。
打草簾也是個細致活兒,來不得半點大意。當時草簾收購方要求較高,制作的成品要求上下齊整,毛毛剌剌拒收。“打草簾”要慢慢整理稻草,仔細地捆綁線繩,注意觀察上下對稱,戒除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打草簾”的主力是村里的婦女們,她們的吃苦耐勞和細心智慧值得稱贊。男人們參與“打草簾”的相對較少,一是因為不屑,二是沒有婦女們那種耐心。
其實打草簾真賺不了多少錢,一個草簾才賣四五毛,而且買家高傲苛刻。由于供大于求,沒有人來村里收購,村民們只得四處尋找買家。后來村里誕生了“中間人”,有償幫忙聯(lián)系介紹買家,條件是賣掉一個草簾送給他一兩米。每家每戶編織的草簾都堆積如小山,為盡快賣掉,村民們拋棄成見,與中間人紛紛合作。找到買家,還要主動給人家送貨。一輛人力架子車,捆綁好上百個草簾,看著心懸,人們使出蠻力,步履蹣跚一步步走向遠方。
“打草簾”是故鄉(xiāng)人為改變貧窮落后地奮力掙扎,“打草簾”是故鄉(xiāng)人在國家經(jīng)濟搞活后地努力嘗試,它記錄著農(nóng)人的艱辛,見證著鄉(xiāng)村的緩慢改變,鐫刻著時代的烙印。時光荏苒,昔日人工“打草簾”的歲月一去不返,但它卻永遠在鄉(xiāng)民記憶的長河里緩緩流淌!
- 上一篇:小小草繩編織出“幸?;ā?/a>
- 下一篇:編織草簾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