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繩”引出致富路
稻草曾被農民用來當燃料或動物過冬飼料,由于利用率極底,過去不少農民是一燒了之。然而,在四明鎮(zhèn)四明居委會,不少居民將稻草變廢為寶,賣出好價錢,還成了遠近聞名的草繩搓編專業(yè)居委會,硬生生地摘掉“窮帽”。

3月14日,筆者在該居看到居民們忙得不亦樂乎:家家機聲響,戶戶搓繩忙。裝運稻草的車輛來來往往,購買草繩的客戶絡繹不絕,屋里碼著整齊有序的成品草繩,房子的周圍也堆滿稻草垛。
“我們夫妻倆都患有嚴重肝病,小孩在校讀書,讀書和生活的開支全靠政府救助維持。自從居委會發(fā)展了草繩編織產業(yè),把扶貧車間建到我們家里,我們不等不靠,自己就可以掙錢致富摘窮帽。”該居三組農戶顧正禮邊加工草繩邊告訴筆者。

“四明居委會由于交通閉塞,8年前,居民的住房大多數還是泥坯老房子,居里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全居1016戶人家,其中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就有211戶,是省定經濟薄弱村,‘貧困帽子’始終無力摘掉。”隨行的該鎮(zhèn)扶貧協(xié)會負責人陳志宏介紹說,“2018年4月份,該居成立了以居委會+合作社+農戶為模式的射陽縣廣富草編專業(yè)合作社,利用扶貧資金先購進80臺草繩機,分發(fā)給80戶低收入農戶。當時在家從事編織的都是中老年人,一般每天可編織草繩200多斤,收入100多元。”

通過不懈努力,該居還清債務357萬元,村集體積累達18.5萬元,昔日破破爛爛的土坯房變成一幢幢整齊劃一、風格別致的小洋樓,一輛輛小車停滿了庭院角落,終于摘掉了省定經濟薄弱居的帽子。該居居民們都感慨地說:“這都是一根繩引出來的致富路。”
- 上一篇:稻草編成繩 環(huán)保又增收
- 下一篇:秸稈成“寶貝” 脫貧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