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陽縣開展“變廢為寶?保護環(huán)境”手工編織草繩活動
為積極響應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嚴禁稻草露天焚燒,保護自然環(huán)境,推進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同時也為進一步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村民業(yè)余文化生活,11月8日上午,原陽縣在縣文化禮堂內舉行了以“變廢為寶•保護環(huán)境”為主題的手工編織活動。
捋稻草、撣稻草、扎稻草、灑水……12位手編愛好者相互配合,靈巧的雙手熟練地翻動、旋轉、揉搓。一時間,禮堂內稻草翻飛,村民們用廢棄的稻草稻草編織草繩、草鞋等。“草繩在農村家庭和農業(yè)生產中用途很廣,除了燒火做飯、當飼料,還可以用來做生產生活工具,草繩最好是用晚稻柴做,晚稻柴韌性要好,而且不容易斷,使用時間長。”75歲的殷大爺一邊說一邊編,手上的動作絲毫不見減緩。
除了精彩的編織活動,文化禮堂還開展唱響村歌•傳承文明村歌培訓活動。“五谷豐登,夢想田園……”這些美妙的音符唱出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歌頌和憧憬,為農村農民生活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元素。隨后,原陽縣文化志愿者一起把編織好的草繩給小樹苗穿上了“冬衣”。
通過這樣的民間民俗活動,可以喚起村民對童年生產生活和美麗環(huán)境的記憶,讓村民們自覺保護環(huán)境,變廢為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