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草繩編織機,一年光賣草繩最多能掙3萬多塊錢
困難戶們現場喜領稻草草繩編織機。小編 韋銘 小編 張福敏攝
南報網訊(小編 韋銘 小編 張福敏)全村100多困難戶,每家發(fā)一臺草繩編織機,一年光賣草繩最多能掙3萬多塊錢。今天(9月19日)下午,溧水區(qū)晶橋鎮(zhèn)孔家村這100多困難戶終于能實現這一夢想了,“突突突”開進村的一隊農用車,拖來了他們期盼已久的草繩編織機。村里已付了10多萬元購機款,他們只需把機子領回家,等著即將開鐮的秋收。屆時不僅自家稻草將全部“喂進”編織機,鄰居和鄰村的稻草也已被他們預訂了。
“稻草草繩編織現在晶橋鎮(zhèn)已形成較成熟產業(yè),不少村都有草繩編織能手,訂單量大時,還供不應求呢。但買編織機要幾千塊錢,家里困難點的村民只能眼睜睜看別人掙錢。”孔家村黨總支書記陶玉鑫說,該村有3000多畝糧田,每年夏秋兩季收割后,稻草禁燒任務重,多發(fā)展些草繩編織戶,不僅本村稻草可環(huán)保利用,還能幫鄰村消化,村民也因此多了一條掙錢門路。
村里50多歲的困難戶孫福義高興地把剛領的草繩編織機抬回家后說,今年他家田里的稻草不用燒也不用賣了,他還和村里不搞草繩編織的幾戶村民約好了,今年這幾戶的稻草也由他包收包運,拖回來編草繩。“生意好著呢,城里搞園林綠化、企業(yè)搞機械運輸,都需要大量草繩。”孫福義說,晶橋鎮(zhèn)編稻草草繩有年頭了,也有獨特編織技藝,編出來的草繩結實耐用賣相好,銷售不用他們操心,村里有草繩編織合作社,已“收編”一批專業(yè)草繩銷售經紀人,會主動上門送訂單、收草繩。
“每年稻草禁燒經費是一筆不小開支。”陶玉鑫現場算了一筆“雙贏賬”,一戶村民一天能編七、八捆草繩,一捆草繩現在的市場價是12元左右,只要稻草供應不斷檔,村民閑下來就能編幾捆,一年最多能掙3萬多元,而因此消耗掉的稻草有四五十畝。全鎮(zhèn)現有4.5萬畝糧田,只要編織戶發(fā)展到1000戶以上,超過一半的稻草就能被消化掉,省下來的稻草禁燒經費能幫更多困難村民購置編織機。今年孔家村拿出的10多萬元購機款,還得到了市里兩家對口幫促單位市級機關工委和市農委的支持。
昨天的編織機發(fā)放現場,村里還請了幾位編織能手現場傳授編織竅門,孫福義學得特認真??粗话寻训静菰谧约菏掷镒兂梢桓恋牟堇K,和老孫一起現場取經的困難戶們高興地說,今年家里能多掙不少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