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泗辦個草繩廠 “吃光”水稻稻草
在以前農村里的稻草都是被農民一燒了之,對空氣產生一定的污染。而法泗街三合村利用產糧區(qū)稻草秸桿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建起草繩加工廠,將稻草變廢為寶。
在草繩加工廠看到,草繩加工機運轉不停,村民們正在加工生產草繩。法泗街作為我區(qū)的魚米之鄉(xiāng),耕地面積達4.52萬畝,主要以種植水稻為主,每年到了豐收的季節(jié),大量的稻草無處存放,村民往往會選擇焚燒掉,給環(huán)境造成巨大的污染。
村里邊是個產糧區(qū),稻草這個廢物利用還是可以做做文章的,我們經過考察周邊的稻草處理的辦法,我們覺得如果變成草繩又有效益,而且草繩的市場需求量也是很大的。
三合村在區(qū)老干局的幫助下建起了草繩加工廠,共購置了5臺草繩機,平均每臺草繩機大約10分鐘就能生產一卷草繩出來,一卷草繩可以賣到6-8元錢。該廠建成后,以400元/噸的價格向村民收購稻草,同時還吸納村民打工,增加農民收入。
- 上一篇:農村編草簾詳談
- 下一篇:雪后苗木草繩防寒之必殺技